中国人发明了音乐,中国人更热爱音乐,如今不管什么样的平台和节目,甚至平常百姓的生活里,总离不开歌曲的主角地位,说是全民皆歌也不为过。当下的音乐种类亦似当下的歌手一样,雨后春笋,数不胜数。
可不知为什么,越是靠近今时,越是难有能让眼前一亮的音乐呈现眼前。不可否认如今的音乐类型越来越宽泛,歌手的声音形态也是百花齐放,我们能听到的音乐元素确实比之前更丰富了,但大多数的歌手和歌曲重视炫技,却很少有人在意歌曲中最具灵魂的词。很多流行排行的歌曲,细品其词汇,简直就是小学生的流水账作文,只是为了堆字押韵。
说起歌词,那不得不说林夕、方文山,他们一个台湾一个香港,堪称一代鬼才,他们的歌已经成为了几代人不可磨灭的经典记忆。他们的歌词不是现在很多歌曲那样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如山如水如风如月如诗如画如痴如醉的风情。在他们的词里,你会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每一首歌甚至每一段歌词拿出来都是文学范本。
而现在很多的歌曲,歌手的声音技巧用之极致,配乐也是用足了功夫,却总是难以让人感动。皆因为流水账似的文字堆砌,让一首歌有了技巧,却少了灵魂。
于是,你会发现,当下流行各个角落的依然是那些曾经影响了的80.90时代的经典,从那之后再有成为经典的寥寥可数。就算时下有首歌突然流行起来,也并非是因为歌曲本身的词美曲悠,而只因为在某个视频平台放火了而已,也许当时觉得炫目,过后却无法回味到任何滋味。我们对歌曲的喜恶标准已经到了这种随便的地步,不能不让人感慨叹息。
也正因如此,致使现在很多歌手,不管是新出道,还是老江湖,都在翻唱经典这条路上乐此不疲。音乐技巧成熟的音乐圈,却无法将这些技巧转化为优美的词汇,我们到了词乏的尴尬时代。
或许我们不善书写表达,与太网络用语侵占有关吧,因为恶趣,导致丰富内涵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很多时不敌一句网络用语来的自然,于是时间久了,我们惊讶只会卧槽,高兴只会嗨皮,迷茫只会蒙蔽了......
于是我们心中再也没有了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的唯美,也没有了曲水流觞花前月下的浪漫......
歌,是一种情感表达,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曲调是皮,歌词是骨,没有骨的支撑,皮画的再美也终究是个聊斋......
真希望有更多的林夕和方文山出现在当今歌坛。我不是给谁立传,而是如果几十年来中国只有一个林夕方文山,那真是音乐的灾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