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春夜喜雨》喜在何处?

《春夜喜雨》喜在何处?

作者: 昈_ | 来源:发表于2017-12-16 21:26 被阅读59次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对于大多数人都应该是挺熟悉的,但有的时候就是因为这种熟悉,会忽视了其中的很多美。

题目中的“喜”,我似乎说不清该是什么词性,大概是因雨而喜的意思吧。或许处理成对愉悦感情的总括,也应该足够了。

很奇怪的是,以喜为题,而全文中无一喜字。这种写法也常见,最难的就该是把这种情感揉在每一处的描写里,使其自然地体现流露。

比如诗中,以“好”开篇,就洋溢出难以详细描绘的喜。

像“好一片食尽鸟投林”,亦是像“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当我们用“好”字时,往往就是澎湃的喜悦让我们不知道该用什么更细美的词汇了。

而究竟是什么让他有了这样强烈的“喜”?

一“知”字,便足以见得,杜甫是在喜春雨之得时。

在我曾经一堆写雨的文章里,大多是聚焦于它的美感,像后面的“潜”、“细”,以及它的清新之感。

而这“得时”则让我想起了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绘的,大旱许久,一场雨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愉。

作此诗时,杜甫已移居草堂两年。两年之中,他与农人共耕,所以我猜想,他也能如路遥般,体会农人渴望春雨润泽万物的情感。

所以,才会有后文的“当春”和“发生”。

而春雨作用如此大,却只是“潜入夜”“细无声”地带来这一切。

这有点像最近一直困扰我的问题。

毫不夸张,我一直信奉善良。这应该是我最靠近底线的价值观了。

可是我有些讨厌现在的自己。如今的“善良”似乎不像曾经那样单纯了。因为我开始有些渴望他人的肯定。我不太确定这算不算一种病态和扭曲。或者说,我不太喜欢这样追求回报的自己。

写到此处,我有些觉得,杜甫或许亦在喜春雨无言的善良?

因为在我看来,这真的太难了。

而颈联与尾联,则是杜甫沉浸在美里。

“天乌乌,要下雨”,看似柔弱的春雨,亦能使“野径”共云黑。

细想,几次回乡村,深夜出来,看到的夜晚田间路,像是依旧能被月光照得可见。

所以,“俱黑”的原因,该是云雨蔽月了。

不见月光,夜似乎只剩漆黑。而江边的船,却有点点穿透雨雾的明亮烛火光。风起,江泛微波,烛火随船清摇,伴上轻雨声,好一副美景,怎能不喜?或者,只有喜时的人,才能体会到这样的柔和美景了。

天明时,春雨带来的,是着露的花瓣?

是,那满城的鲜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夜喜雨》喜在何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ee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