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竟然还是尊称?
现在说谁是太监,那绝对是极具侮辱性并且十分欠揍的行为。
其实我们对太监一词一直就有误解,首先太监的发音就错了,应该都是四声;其次太监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不是宦官的称呼。
宦官在古代称呼很多,比如寺人,内人,内侍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叫太监了呢?
话说大监(没错,就是大监)原本是门下省设殿中监一官职。殿中省一般有一大监,从三品;二少监,从四品;一丞;从五品,主要负责皇帝生活,比如服装,车架等。一直到唐朝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开始任用宦官做中御府的大监和少监。所以直到这时候宦官才第一次被称作大监,而且只有少数地位高的宦官才可以。
那怎么就大监又变成太监了呢?
因为按胡三省编撰的《资治通鉴音注》的说法,很多先秦古籍“太”字都写作“大”,所以唐朝“大监”原本就应该是“太监”。所以之后就都称太监。
直到明朝时期,宦官势力庞大,地位日益高涨,宦官无论职为高低,都被尊称一声太监,此叫法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