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销售背后的心理学

销售背后的心理学

作者: 星与星夜 | 来源:发表于2019-05-07 23:05 被阅读0次

    晚上路过公司附近的健身房,我就顺带进去了解一下。我有个同事也在这里办的卡,我想如果可以的话,我也过来办一张,能和同事一块锻炼,比较好玩。

    简单登记之后,销售小哥哥就带我去参观健身房的设施。在这之前,我已经办了附近另外一家健身房的年卡,还有 11 个月。我原本计划这边价格合适的话,打算暂停那边的卡,来这边办个季卡。

    销售小哥哥很有礼貌全程伸手引导我参观,还提醒我注意脚下的小台阶。他和我介绍设施、设施具体参数,比如游泳池长宽、水温。参观完之后,带我到专门的接待室,给我看宣传册。我随便翻了几页,大概就是想说设备先进、分店众多嘛,我了解了。在整个引导过程,我唯一记得的点就是他介绍了器械的品牌,还强调了是意大利进口。

    这个健身房没有特别打动我的点,那我也只能关心一下价格了(本来也很关心 6)。我很快就直接问对方价格问题,小哥哥似乎比较害怕告诉我价格。他先问我的心理价,我说不是很高。我之前问过同事大致知道这里年卡是 7000 多,而我另一个健身房是 2000 多办的卡。他就和我介绍了年卡、两年卡的价格,还和我说,因为是朋友介绍可以送我 3 个月,顺带送我朋友 1 个月。

    我聊到我还有别的朋友可能会和我一块来,他主动说帮我和经理申请一个更优惠的价格,把经理喊了过来。经理年龄比他大,中年男子,人却长得白皙、厚实,双眼炯炯有神,一进门就和我有直接的眼神交流,整个人气场完全不同。经理一进门坐下,带那么一点自来熟,亲切又自信坚定地和我说,“来这里练多好。”

    接下来,他开始用红笔在纸上边写字边和我推销,他说“每个月只要666”,我心里想,666 这个数字有点陌生,好像好便宜喔。他接着说,“你是朋友介绍过来的,我额外给你送3个月;你另一边的健身卡,我给你折一些时间。” 我寻思顶多折 3 个月吧,朋友介绍也就给送 3 个月。他和说给我折 6 个月。我在另一边办的卡,还能给我折一半时间,我还能把另一边的卡转出去,居然还有这波神操作。我不得不说我有点心动了。

    北京最近柳絮纷飞,我带着口罩。本来只想来简单了解一下,以为自己很快就会离开,也忽略了摘口罩。和他交谈了几分钟,我感觉我遇到高手了,一时半会走不了了。也才意识到自己一直还戴着口罩,不是很礼貌,就取了下来。对眼前的高手兼对手,我心里一半尊重,还有一半爱玩兼迎接挑战的心态 —— 我看看对方一会怎么出招。

    他再次强调了“每个月666”,用红笔在白色 A4 纸上面写着,还画了个圈。他又给我盘算了下,“每个月666元,12 个月,你就能得到 12+3+6 一共 21 个月,只要 666 元,差不多能练两年,还有这么好的课程,都是 xxx (某个品牌)的,你在那边肯定没有。来这练吧,多好”。他把我所有收益合在一起,用 abcd 罗列还用括弧括在一起。虽然我对他说的好处没啥概念,但模糊觉得好像收获很多,我赚大了。我看着他画的 666 ,觉得这个价格好便宜,差点以为我只需要付 666 元。好在他写上 12 个月,我习惯性在心里做起了数学题,666 乘以 12 不又又又又是 7000 多吗,价格总额没有变。我,差点被套路了。

    我猛的一想,我这是中了“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概念,大意是最开始在心里锚定的数字会影响后续判断,哪怕这两个数字八竿子打不着。如果你锚定的数字高,后续更倾向给出大数字,反之亦然。比如,你看到电脑随机生成了一个数字 1000 ,你去买 500 元的衣服,你可能觉得没那么贵;你处理了一整天的 excel 表格,全都是 0.15 这样的小数字,你会觉得 500 块好贵喔。

    因为我之前锚定的价格是 7000 多,对方和我谈两三年卡都谈到上万的价格去了,相比之下 666 元是真的很便宜。我曾经分期买过东西,在我终于还清分期以后,再也不想分期了。纯粹不喜欢这种体验。所以我对这个套路比较免疫。

    他看没有说动我,又从我们的交谈中知道我主要目的是想和朋友一块练习。他问我朋友是谁,他说他认识。他还给我展示他们微信聊天界面,还点开我朋友的头像,言语中顺带夸赞了我朋友腿和胸练得不错。他又强调了一遍,“每个月只要666元,来这里和朋友一块练习,多好。” 当我从锚定效应的认知偏差中醒过来之后,理性回归了,警惕性也变高了。当下我又意识到,嗯,这回使用了影响力的喜欢原则。喜欢原则很容易理解呀,如果喜欢对方更容易做出让渡自己权益的决定。我和朋友肯定更亲近,爱屋及乌。他通过展示微信界面、朋友头像、夸赞我的朋友,和我拉近了距离,获得我的信任。虽然和产品没有直接关系,但在更信任的状态下,人更容易透露更多信息,也更容易成交。

    当我被拉回理性之后,我在心里复习了一遍我的原则:

    1、不要在状态不好的时候做重大决定,重大决定慢慢做,不要着急那一两个小时。对我来说,上千元的消费我需要认真考虑之后才会做。我不是不可以买价格高的东西,但我得确定这是我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2、牢记自己真正要什么,忽略当前看得见的便宜。比如,超市会有大降价,某个东西从 200 元降到 50 元,真的好便宜喔。但我原本只需要购买 30 元的产品就足够了。那对我来说,“从 200 元降到 50 元好便宜”这件事情跟我没什么关系。

    他看还是没有说动我,又和我强调,“你别的时间来肯定就没有这个优惠程度。我们正好有个新店开张,才能给到这个力度。我们今晚8点正好在抽奖,你刚好错过了。那这样,你也别抽了,我让你中奖,我再给你送 4 个月。”他又按刚才算总和的方式合计了一遍,“每个月 666 元,一共 2 年 1 个月,你看这够划算的吧。” 这样算下来,相当于一年 3000 多了,也许我卖掉另一个店的卡,是可以来这边办的。不过我一时半会算不清,基于原则一我也不会当场做决定。动了一天脑子下班的夜晚,在一位厉害的销售面前,这不是一个做重大决定的合适时机。这时候我也开始明确表达,我不会今天办。

    他两次都进行加总、合计,用到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在对比中放大感觉。我对健身房了解不多,但也模模糊糊获得一种“我赚了很多”的感觉。

    他和我说,“你下次来就没有这个优惠力度了。”嗯,很好,这回用到影响力之稀缺原理。这是我个人最偏爱、觉得最厉害的手法,我曾经也见过另外一个人把这个手法玩得淋漓尽致。这个原理简单说就是,物以稀为贵,稀少的东西人们会下意识觉得更有价值。这种手法很常见,小米的饥饿营销、“全球仅限 2000 辆”、没来那个车都有全球唯一编码、“再不上车就晚了”、“错过今天再等一年”等。这背后又与行为经济学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有关 —— 损失厌恶。人们害怕损失、害怕错过。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人们认为损失更令他们难以忍受。研究表明,两者效应量大致差 2 倍。如果你丢了 100 块钱,你要用捡到 200 块钱的快乐,才能平复你那弱小可怜又无助的受伤的小心灵。

    他继续稀缺原理展开攻势,我就静静听他讲,很淡定、很坚定,也会开些笑话,自黑一下,很放松的聊天状态。他再次强调,“你下次来就没有这个优惠力度了。”我语气友好、笑着回应,“那我也可以不办嘛。” 我事后才意识到,这句话是消费者的最后王牌呀。

    我不想太直接拒绝别人,但我手里的牌也没有了,也只好直说,我不会今天做这个决定。他看我态度坚定,顺着我的话,说着“没事,可以的”。我待得时间有点久了,开始着急回家了。但也不记得是怎么样,他又接着聊起来。看得出来,他很希望多留我一会。也许他很清楚,离开这屋子成交的概率就不大了。

    又聊开了,忘了具体的言辞,但还是对方想让我今天当场买单的感受越来越强烈。我真的着急回家了,也被他逼得有点急了,那我只好再次重申,“我不想今天做这样大的决定。”

    他们只好结束这个谈判,加我微信,邀请我下次过来上体验课。销售小哥哥送我出门,我好奇地问了问经理的情况,是不是店长呀,多大年龄。果不其然是店长,三十多岁。

    我很友好和他们告别,温柔地说了声“拜拜啦”。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心理战,我兴奋地立马拨通朋友电话,分享这件事,紧接着很兴奋地把这段小经历写成文章。

    我心里会有点羞愧,感觉遇到我这样的客户,让别人生意难做了。转念一眼,市场经济,自由往来。如果有一天交换位置,我也会面对同样的消费者,到时候头疼的就是我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销售背后的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gu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