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4网络层(1)

4网络层(1)

作者: 龟龟51 | 来源:发表于2017-11-06 17:14 被阅读0次

    4.1网络层服务

    v ■从发送主机向接收主机传送数据段(segment)

    v ■发送主机:将数据段封装到数据报(datagram)中

    v ■接收主机:向传输层交付数据段(segment)

    v ■每个主机和路由器都运行网络层协议

    v ■路由器检验所有穿越它的IP数据报的头部域

    § 决策如何处理IP数据报

    网络层核心功能-转发与路由

    路由器必须维护一个转发表

    v ■转发(forwarding):将分组从路由器的输入端口转移到合适的输出端口

    v ■路由(routing):确定分组从源到目的经过的路径

    § 路由算法(routingalgorithms)

    网络层核心功能-连接建立

    v■某些网络的重要功能:

    §ATM,帧中继, X.25

    v ■数据分组传输之前两端主机需要首先建立虚拟/逻辑连接

    § 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参与连接的建立(网络层每一个设备都要参与连接)

    v ■网络层连接与传输层连接的对比:

    § 网络层连接:两个主机之间(路径上的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参与其中)

    § 传输层连接:两个应用进程之间(对中间网络设备透明)

    网络层服务模型

    v■无连接服务(connection-less service):

    § 不事先为系列分组的传输确定传输路径

    § 每个分组独立确定传输路径

    § 不同分组可能传输路径不同

    § 数据报网络(datagram network )

    v■连接服务(connection service):

    § 首先为系列分组的传输确定从源到目的经过的路径(建立连接)

    § 然后沿该路径(连接)传输系列分组

    § 系列分组传输路径相同

    § 传输结束后拆除连接

    § 虚电路网络(virtual-circuit network )

    4.2虚电路网络与数据报网络

    4.2.1虚电路网络

    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v■数据报(datagram)网络与虚电路(virtual-circuit)网络是典型两类分组交换网络

    v■数据报网络提供网络层无连接服务

    v■虚电路网络提供网络层连接服务

    v■类似于传输层的无连接服务(UDP)和面向连接服务(TCP),但是网络层服务:(传输层是进程与进程之间的连接服务,而网络层是主机到主机之间的服务)

    § 主机到主机服务

    § 网络核心实现

    虚电路(Virtual circuits)

    ■虚电路:一条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 类似于电路的路径(逻辑连接)

    § 分组交换

    § 每个分组的传输利用链路的全部带宽

    § 源到目的路径经过的网络层设备共同完成虚电路功能

    v ■通信过程:

    § 呼叫建立(call setup)→数据传输→拆除呼叫

    v ■每个分组携带虚电路标识(VC ID), 而不是目的主机地址

    v ■虚电路经过的每个网络设备(如路由器) , 维护每条经过它的虚电路连接状态

    v ■链路、 网络设备资源(如带宽、 缓存等)可以面向VC进行预分配

    § 预分配资源=可预期服务性能

    § 如ATM的电路仿真(CBR)

    VC的具体实现

    ■每条虚电路包括:

    1.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一条路径

    2.虚电路号(VCID) , 沿路每段链路一个编号

    3.沿路每个网络层设备(如路由器), 利用转发表记录经过的每条虚电路

    v ■沿某条虚电路传输的分组,携带对应虚电路的VCID,而不是目的地址

    v ■同一条VC,在每段链路上的VCID通常不同

    § 路由器转发分组时依据转发表改写/替换虚电路号

    VC转发表

    虚电路信令协议(signaling protocols)

    v■用于VC的建立、维护与拆除

    § 路径选择

    v■应用于虚电路网络

    § 如ATM、帧中继(frame-relay)网络等

    v■目前的Internet不采用

    4.2.2数据报网络

    v ■网络层无连接

    v ■每个分组携带目的地址

    v ■路由器根据分组的目的地址转发分组

    § 基于路由协议/算法构建转发表

    § 检索转发表

    § 每个分组独立选路

    数据报转发表

    最长前缀匹配优先

    在检索转发表时,优先选择与分组目的地址匹配前缀最长的入口(entry)。

    数据报网络or VC网络?

    Internet (数据报网络)

    v ■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 “弹性” 服务,没有严格时间需求

    v ■链路类型众多

    § 特点、性能各异

    § 统一服务困难

    v ■“智能” 端系统(计算机)

    § 可以自适应、性能控制、差错恢复

    v■简化网络,

    复杂“边缘”

    ATM (VC网络)

    v ■电话网络演化而来

    v ■核心业务是实时对话:

    § 严格的时间、可靠性需求

    § 需要有保障的服务

    v ■“哑(dumb)” 端系统(非智能)

    § 电话机

    § 传真机

    v■简化“边缘” ,

    复杂网络

    4.3IPv4协议

    4.3.1IP数据报

    Internet网络层

    IP数据报(分组)格式

    v ■版本号字段占4位:IP协议的版本号

    §E.g. 4→IPv4,6→IPv6

    v ■首部长度字段占4位:IP分组首部长度

    § 以4字节为单位

    §E.g. 5→IP首部长度为20(5×4)字节

    v ■服务类型(TOS)字段占8位:指示期望获得哪种类型的服务

    §1998年这个字段改名为区分服务

    § 只有在网络提供区分服务(DiffServ)时使用

    § 一般情况下不使用,通常IP分组的该字段(第2字节)的值为00H

    v ■总长度字段占16位:IP分组的总字节数(首部+数据)

    § 最大IP分组的总长度:65535B

    § 最小的IP分组首部:20B

    §IP分组可以封装的最大数据:65535-20=65515B

    v ■生存时间(TTL) 字段占8位:IP分组在网络中可以通过的路由器数(或跳步数)

    § 路由器转发一次分组,TTL减1

    § 如果TTL=0,路由器则丢弃该IP分组

    v ■协议字段占8位: 指示IP分组封装的是哪个协议的数据包

    § 实现复用/分解

    §E.g. 6为TCP,表示封装的为TCP段;17为UDP, 表示封装的是UDP数据报

    ■首部校验和字段占16位:实现对IP分组首部的差错检测

    § 计算校验和时,该字段置全0

    § 采用反码算数运算求和,和的反码作为首部校验和字段

    § 逐跳计算、逐跳校验

    路由器转发的时候因为TTL的更改每次转发都要重新校验和计算校验和

    ■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字段各占32位:分别标识发送分组

    的源主机/路由器(网络接口)和接收分组的目的主机/路由器

    (网络接口)的IP地址

    ■选项字段占长度可变,范围在1~40B之间:携带安全、源选路径(发送数据报的时候就把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的路径以及确定下来)、时间戳和路由记录等内容

    § 实际上很少被使用(主要用于网络探测和度量)

    v ■填充字段占长度可变,范围在0~3B之间:目的是补齐整个首部,符合32位对齐,即保证首部长度是4字节的倍数

    4.3.2IP分片

    最大传输单元(MTU)

    v 网络链路存在MTU (最大传输单元)—链路层数据帧可封装数据的上限

    § 不同链路的MTU不同

    IP分片与重组

    v ■大IP分组向较小MTU链路转发时, 可以被“分片”(fragmented)(也可以不分,不允许路由分片就把该MTU扔掉)

    §1个IP分组分为多片IP分组

    §IP分片到达目的主机后进行“重组”(reassembled)

    v■IP首部的相关字段用于标识分片以及确定分片的相对顺序

    § 总长度、标识、标志位和片偏移

    IP分组格式

    v ■标识字段占16位:标识一个IP分组

    §IP协议利用一个计数器,每产生IP分组计数器加1,作为该IP分组的标识(标识位加1)

    v ■标志位字段占3位:

    §DF (Don't Fragment)

    §MF (More Fragment)

    §DF =1:禁止分片;

    DF =0:允许分片

    §MF =1:非最后一片;

    MF =0:最后一片(或未分片)

    v ■片偏移字段占13位:一个IP分组分片封装原IP分组数据的相对偏移量

    § 片偏移字段以8字节为单位

    IP分片过程

    v ■假设原IP分组总长度为L,待转发链路的MTU为M

    v ■若L>M,且DF=0,则可以/需要分片

    v ■分片时每个分片的标识复制原IP分组的标识

    v ■通常分片时,除最后一个分片,其他分片均分为MTU允许的最大分片

    v ■一个最大分片可封装的数据应该是8的倍数, 因此, 一个最大分片可封装的数据为:

    v■需要的总片数为:

    v ■每片的片偏移字段取值为:

    v ■每片的总长度字段为:

    v ■每片的MF标志位为:

    4.3.3IP编址(addressing)

    v ■IP分组:

    § 源地址(SA)-从哪儿来

    § 目的地址(DA)-到哪儿去

    v ■接口(interface):主机/路由器与物理链路的连接

    § 实现网络层功能

    § 路由器通常有多个接口

    § 主机通常只有一个或两个接口(e.g.,有线的以太网接口,无线的802.11接口)

    v■IP地址: 32比特(IPv4)编号标识主机、路由器的接口

    v ■IP地址与每个接口关联

    IP子网(Subnets)

    v■IP地址:

    § 网络号(NetID)– 高位比特

    § 主机号(HostID)– 低位比特

    v■IP子网:

    §IP地址具有相同网络号的设备接口

    § 不跨越路由器(第三及以上层网络设备)可以彼此物理联通的接口

    4.3.4有类IP地址

    特殊IP地址

    私有(Private)IP地址

    4.3.5IP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

    子网划分

    ■区别一个IP子网更小范围网络(子网)

    v■IP地址:

    § 网络号(NetID)– 高位比特

    § 子网号(SubID)– 原网络主机号部分比特

    § 主机号(HostID)– 低位比特

    子网掩码

    v■形如IP地址:

    §32位

    § 点分十进制形式

    v ■取值:

    §NetID、SubID位全取1

    §HostID位全取0

    v■例如:

    §A网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0.0.0

    §B网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0.0

    §C网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 借用3比特划分子网的B网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24.0

    子网掩码的应用

    v将IP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按位与运算,提取子网地址

    4.3.6CIDR与路由聚合

    CIDR

    无类域间路由(CIDR: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 ■消除传统的A类、B类和C类地址界限

    §NetID+SubID→Network Prefix (Prefix)可以任意长度

    § ■融合子网地址与子网掩码,方便子网划分

    § 无类地址格式:a.b.c.d/x,其中x为前缀长度

    CIDR与路由聚合

    无类域间路由(CIDR: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 ■提高IPv4地址空间分配效率

    § ■提高路由效率

    § 将多个子网聚合为一个较大的子网

    § 构造超网(supernetting)

    § 路由聚合(route aggregation)

    路由聚合

    使用单个网络前缀通告多个网络的方式称为路由聚合

    层级编址使得路由信息通告更高效:

    选用更具体的路由:最长前缀匹配优先!

    4.4DHCP协议

    如何获得IP地址?

    v ■“硬编码”

    § 静态配置

    v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 • 从服务器动态获取:

    IP地址

    子网掩码

    默认网关地址(即第一跳路由器的地址:当这个子网内IP报要离开子网的时候应该向哪个网络转发)

    DNS服务器名称与IP地址

    § • “即插即用”

    § • 允许地址重用(用完某一个ip地址,用完可以还回去给别的主机用)

    § • 支持在用地址续租

    § • 支持移动用户加入网络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v ■主机广播 “DHCP discover”(发现报文)

    v ■DHCP服务器利用 “DHCP offer”(提供报文)进行响应(可以提供DHCP服务)

    v ■主机请求IP地址:“DHCP request”(请求报文)

    v ■DHCP服务器分配IP地址:“DHCP ack”(确认报文)

    DHCP工作过程示例

    vDHCP协议在应用层实现

    § 请求报文封装到UDP数据报中

    §IP广播(映射为链路层广播)

    § 链路层广播(e.g.以太网广播)

    ■DHCP服务器构造ACK报文

    § 包括分配给客户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地址

    4.5网络地址转换(NAT)

    动机:

    § ■只需/能从ISP申请一个IP地址

    •IPv4地址耗尽

    § ■本地网络设备IP地址的变更,无需通告外界网络

    § ■变更ISP时,无需修改内部网络设备IP地址

    § ■内部网络设备对外界网络不可见,即不可直接寻址(安全)

    实现:

    § ■替换

    • 利用(NAT IP地址,新端口号)替换每个外出IP数据报的(源IP地址,源端口号)

    § ■记录

    • 将每对(NAT IP地址,新端口号)与(源IP地址,源端口号)的替换信息存储到NAT转换表中

    § ■替换

    • 根据NAT转换表,利用(源IP地址,源端口号)替换每个进入内网IP数据报的(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即(NAT IP地址,新端口号)

    v■16-bit端口号字段:

    § 可以同时支持60,000多并行连接!

    v■NAT主要争议:

    § • 路由器应该只处理第3层功能

    § • 违背端到端通信原则

    应用开发者必须考虑到NAT的存在,e.g., P2P应用

    § • 地址短缺问题应该由IPv6来解决

    NAT穿透问题

    v■客户期望连接内网地址为10.0.0.1的服务器

    § 客户不能直接利用地址10.0.0.1直接访问服务器

    § 对外唯一可见的地址是NAT地址: 138.76.29.7

    v■解决方案1:静态配置NAT,将特定端口的连接请求转发给服务器

    §e.g., (138.76.29.7, 2500)总是转发给(10.0.0.1, 25000)

    v■解决方案2:利用UPnP(Universal Plug and Play)互联网网关设备协议(IGDInternet Gateway Device )自动配置:v

    学习到NAT公共IP地址(138.76.29.7)

    v 在NAT转换表中,增删端口映射

    ■解决方案3:中继(如Skype)

    §NAT内部的客户与中继服务器建立连接

    § 外部客户也与中继服务器建立连接

    § 中继服务器桥接两个连接的分组

    4.6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v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支持主机或路由器:

    § 差错(或异常)报告

    § 网络探询(发送特殊报文来实现)

    v ■两类ICMP报文:

    § 差错报告报文(5种)

    • 目的不可达

    • 源抑制(Source Quench)(设计目的是用于拥塞控制,目前路由器已满,发送到源主机,控制发送速率,目前未使用)

    • 超时/超期

    • 参数问题(报文头部某些参数有问题,丢弃并发送)

    • 重定向(Redirect)

    § 网络探询报文(2组)

    • 回声(Echo)请求与应答报文(Reply)(eig:ping)

    • 时间戳请求与应答报文

    例外情况

    v ■几种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的特殊情况:

    § 对ICMP差错报告报文不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如果已经有一个ICMP差错报文,这个报文出错不会再次发送ICMP报文)

    § 除第1个IP数据报分片外, 对所有后续分片均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 对所有多播IP数据报均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 对具有特殊地址(如127.0.0.0或0.0.0.0) 的IP数据报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v ■几种ICMP报文已不再使用

    § 信息请求与应答报文

    § 子网掩码请求和应答报文

    § 路由器询问和通告报文

    ICMP报文的格式

    vICMP报文封装到IP数据报中传输

    ICMP差错报告报文数据封装

    4.7IPv6简介

    IPv6:动机

    v ■最初动机: 32位IPv4地址空间已分配殆尽

    v ■其他动机:改进首部格式

    § 快速处理/转发数据报

    § 支持QoS

    ■IPv6数据报格式:

    § 固定长度的40字节基本首部

    § 不允许分片

    IPv6数据报格式

    优先级(priority):标识数据报的优先级

    流标签(flow Label):标识同一“流”中的数据报(根据不同流标签用于不同服务)

    下一个首部(next header):标识下一个选项首部或上层协议首部(如TCP首部)(指向下一个扩展首部,没有就指向上层协议首部)

    其他改变vs IPv4

    v■校验和(checksum):彻底移除,以减少每跳处理时间

    v■选项(options):允许,但是从基本首部移出,定义多个选项首部,通过“下一个首部”字段指示

    v■ICMPv6:新版ICMP

    § 附加报文类型,e.g.“Packet Too Big”

    § 多播组管理功能(IPv4中的IGMP集成到ICMPv6上)

    IPv6地址表示形式

    IPv6基本地址类型

    IPv4向IPv6过渡

    v■不可能在某个时刻所有路由器同时被更新为IPv6

    § 不会有 “标志性的日期”

    §IPv4和IPv6路由器共存的网络如何运行?

    v■隧道(tunneling): IPv6数据报作为IPv4数据报的载荷进行封装,穿越IPv4网络

    隧道(tunneling)

    4.8路由算法

    路由与转发

    网络抽象:图

    路由算法分类

    ■静态路由vs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

    v 手工配置

    v 路由更新慢

    v 优先级高

    ·动态路由(基于算法):

    v 路由更新快

    § 定期更新

    § 及时响应链路费用或网络拓扑变化

    ■全局信息vs分散信息?

    ·全局信息:

    v 所有路由器掌握完整的网络拓扑和链路费用信息

    vE.g.链路状态(LS)路由算法

    ·分散(decentralized)信息:

    v 路由器只掌握物理相连的邻居以及链路费用

    v 邻居间信息交换、运算的迭代过程

    vE.g.距离向量(DV)路由算法

    4.8.2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Dijkstra算法

    v ■所有结点(路由器)掌握网络拓扑和链路费用

    § 通过“链路状态广播”

    § 所有结点拥有相同信息

    v ■计算从一个结点(“源”)到达所有其他结点的最短路径

    § 获得该结点的转发表

    v ■迭代: k次迭代后,得到到达k个目的结点的最短路径

    符号:

    v■c(x,y):结点x到结点y链路费用;如果x和y不直接相连,则=∞

    v■D(v):从源到目的v的当前路径费用值

    v■p(v):沿从源到v的当前路径,v的前序结点

    v■N’:已经找到最小费用路径的结点集合

    Dijkstra算法:讨论

    算法复杂性:n个结点

    v ■每次迭代:需要检测所有不在集合N’中的结点w

    v ■n(n+1)/2次比较: O(n2)

    v ■更高效的实现: O(nlogn)

    存在震荡(oscillations)可能:(由于不断更新的路由状态信息而出现的)

    v ■e.g.,假设链路费用是该链路承载的通信量:

    4.8.3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距离向量DV:链路费用变化

    链路费用变化:

    v ■结点检测本地链路费用变化

    v ■更新路由信息,重新计算距离向量

    v ■如果DV改变,通告所有邻居

    t0 : y检测到链路费用改变 ,更新DV,通告其邻居.

    t1 : z收到y的DV更新,更新其距离向量表,计算到达x的最新最小费用,更新其DV,并发送给其所有邻居.

    t2 : y收到z的DV更新, 更新其距离向量表,重新计算y的DV,未发生改变,不再向z发送DV.

    好消息传播快

    距离向量DV:无穷计数问题

    解决办法:

    (1)毒性逆转(poisoned reverse):

    v 如果一个结点(e.g. Z)到达某目的(e.g.X)的最小费用路径是通过某个邻居(e.g.Y),则:

    § 通告给该邻居结点到达该目的的距离为无穷大

    (如果一个节点z到达某目的x的最小路径是通过z的邻居y实现,则通过z通告y它(z)去x的距离无无穷大)

    (2)定义最大度量(maximum metric):

    v (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定义一个最大的有效费用值,如15跳步,16跳步表示∞

    4.9Internet路由

    4.9.1层次路由

    将任意规模网络抽象为一个图计算路由-过于理想化

    v 标识所有路由器

    v “扁平”网络

    ——在实际网络(尤其是大规模网络)中, 不可行!

    网络规模:考虑6亿目的结点的网络

    v ■路由表几乎无法存储!

    v ■路由计算过程的信息(e.g.链路状态分组、DV)交换量巨大,会淹没链路!

    管理自治:

    v ■每个网络的管理可能都期望自主控制其网内的路由

    v ■互联网(internet) =网络之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v■聚合路由器为一个区域: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s)

    v■同一AS内的路由器运行相同的路由协议(算法)

    § 自治系统内部路由协议(“intra-AS”routing protocol)

    § 不同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可以运行不同的AS内部路由协议

    ■网关路由器(gateway router):

    v 位于AS“边缘”

    v 通过链路连接其他AS的网关路由器

    互连的AS

    自治系统间(Inter-AS)路由任务

    v ■假设AS1内某路由器收到一个目的地址在AS1之外的数据报:

    § 路由器应该将该数据报转发给哪个网关路由器呢?

    AS1必须:

    1.学习到哪些目的网络可以通过AS2到达,哪些可以通过AS3到达

    2.将这些网络可达性信息传播给AS1内部路由器

    4.9.2RIP协议

    AS内部路由

    v■Internet采用层次路由

    v■AS内部路由协议也称为内部网络协议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s)

    v■最常见的AS内部路由协议:

    § 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 ·Cisco私有协议

    RIPv

    ■早于1982年随BSD-UNIX操作系统发布

    v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 距离度量:跳步数(max = 15 hops),每条链路1个跳步

    § 每隔30秒,邻居之间交换一次DV,成为通告(advertisement)

    § 每次通告:最多25个目的子网(IP地址形式)

    RIP:链路失效、恢复

    如果180秒没有收到通告→邻居/链路失效

    § ■经过该邻居的路由不可用

    § 重新计算路由

    § ■向邻居发送新的通告

    § ■邻居再依次向外发送通告(如果转发表改变)

    § ■链路失效信息能否快速传播到全网?

    § 可能发生无穷计数问题

    § ■毒性逆转技术用于预防乒乓(ping-pong)环路(另外:无穷大距离= 16 hops)

    RIP路由表的处理

    v■RIP路由表是利用一个称作route-d (daemon)的应用层进程进行管理(根据功能划分层次)

    v应用进程实现

    v■通告报文周期性地通过UDP数据报发送

    4.9.3OSPF协议简介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自治系统内部协议)

    ■v“开放”:公众可用

    v■采用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LS分组扩散(通告)

    § 每个路由器构造完整的网络(AS)拓扑图

    § 利用Dijkstra算法计算路由

    v■OSPF通告中每个入口对应一个邻居

    v■OSPF通告在整个AS范围泛洪

    §OSPF报文直接封装到IP数据报中

    v■与OSPF极其相似的一个路由协议:IS-IS路由协议

    OSPF优点(RIP不具备)

    v■安全(security):所有OSPF报文可以被认证(预防恶意入侵)(通过每台路由器配置相同的口令;MD5校验)

    v■允许使用多条相同费用的路径(RIP只能选一条)

    v■对于每条链路,可以针对不同的TOS设置多个不同的费用度量(e.g.,卫星链路可以针对“尽力”(best effort) ToS设置“低”费用;针对实时ToS设置“高”费用)

    v■集成单播路由与多播路由:

    § 多播OSPF协议(MOSPF)与OSPF利用相同的网络拓扑数据

    v■OSPF支持对大规模AS分层(hierarchical)

    分层的OSPF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网络层(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il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