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上多榖无石,其草多茆蕃。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
解析:本段落,不考虑“首曰”,“水出”只见于《吕氏春秋•审己》。故而,借助《审己》来理解本次经。并且,按其他段落中的里数,在《审己》查找各自提示词,结果如下:
四曰凡物之然也必有故而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水出于山而走于海水(A50)(B50)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稼生于野而藏于(C70)仓稼非有欲也人皆以之也故子路揜雉而复释之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F675)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非独射也(D700)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D200)以也齐(F1805)攻鲁求岑鼎鲁君载他鼎以往齐侯弗信而(D220)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鲁君请于柳下季柳下季(E250)答曰君之赂以欲(F1325)岑鼎也以免国也臣亦有国于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于是鲁君乃以真岑鼎往也且柳下季(D300)(F300)可谓此能说矣非独存己之国也又能存鲁君之国齐湣王亡居于卫昼日步足谓公玉丹曰我已亡矣而不知其故吾所以亡者果何故哉我(F355)当已公玉丹(G360)答曰臣以王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邪王之所以亡也者以贤也天下之王皆不肖而(SD395)恶王之贤也因相与合兵而攻王此王之所以亡也湣王慨焉太息曰贤固若是其苦邪此亦不知其所以也此公玉丹之所以过也越王授有子四人越王之弟曰豫欲尽杀之而为之后恶其三人而杀之矣(F475)国人不说大(D480)非上又恶其一人而欲杀之(F1025)越王未之听其子恐必死因国人之欲逐豫围王宫越王太息曰余(F1585)不听豫之言以罹此难也亦不知所以亡也
二
北五十里,曰劳山。多茈草。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解析:A50处,“非恶”,结合下文,而知“劳山”,是说为扫除邪恶,铭记大禹治水,不辞劳苦,积累反秦力量。如此,也才能归楚。
弱水,《尚书•禹贡》言:“导弱水至于合黎。”
西五十里,曰罢父之山。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
解析:B50处,“非恶”,结合下文,而知“罢父之山”,是说为扫除邪恶,结束悍、犹、负刍破坏王位继承的乱局。为此,必须归楚。
北百七十里,曰申山。其上多榖柞,其下多杻橿。其阳多金玉。区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解析:C70处,“仓”,结合下文,而知“申山”,是说伸张需要有实力。也就是为东进,养兵马于河西太原郡。
北二百里,曰鸟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楮。其阴多铁,其阳多玉。辱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解析:D200处,“以”,结合下文,而知“鸟山”,是说有实力才能归楚。也就是为南下,养兵马于河西太原郡。
又北二十里,曰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兽多白鹿。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解析:D220处,“反”,结合下文,而知“上申之山”,是说走上伸张之路。好幸苦,已是胡须满腮。也就是为举事,养兵马于河西太原郡。
又北百八十里,曰诸次之山。诸次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是山也,多木无草,鸟兽莫居,是多众蛇。
解析:D300处,“可谓此能”,结合下文,而知“诸次之山”,是说逐步推进,成为可能。也就是所取得的一切,有赖养兵马于河西太原郡。一路向前走,直至入楚开战。
又北百八十里,曰号山。其木多漆棕,其草多药虈芎䓖,多汵石。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解析:D480处,“非上”,结合下文,而知“号山”,是说有了四地,进发楚都。为之,全靠养兵马于河西太原郡。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解析:D700处,“国”,结合下文,而知“盂山”,是说打造四地,相当于建国。能够占韩入楚,取决养兵马于河西太原郡。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于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㸲牛羬羊,其鸟多鴞。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夹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生水。”
解析:E250处,“答”,结合下文,而知“白于之山”,是说之所以敢公开活动,因秦王政有所答应。人与事,于己为松,于秦为柏,难辨为了谁。所以可公开进行占韩入楚。
西北三百里,曰申首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解析:F300处,“可谓此能”,结合下文,而知“申首之山”,是说做到如此地步,首要是持之以恒。转过年,就要入楚了。行动不论公开还是秘密,都假以朝廷的名义。
又西五十五里,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
解析:F355处,“当”,结合下文,而知“泾谷之山”,是说全是自己人马占有临楚界的韩地。当然,表面上是为秦效力。
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多柒木,多㻬琈之玉。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光鬼】。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
解析:F475处,“国”,结合下文,而知“刚山”,是说对国事可以表态。秦王政七年,自己做了丞相,可用朝廷名义行事。有了受用的兵马,更加神气。手握两路兵马,发号施令,无人不听。
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蛮蛮,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
解析:F675处,“所以中乎”,结合下文,而知“至刚山之尾”,是说一旦火候到了,自己离开咸阳,投入到我的兵马中。打秦旗号,实现反秦归楚。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涴水出焉,而北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解析:F1025处,“越”,结合下文,而知“英鞮之山”,是说从当初到现在,有了大飞越,堪称英姿焕发。这是因为,早期提出六项举措,并一直执行着。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其名曰駮,是食虎豹,可以御兵。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实大如木瓜,名曰櫰木,食之多力。
解析:F1325处,“岑鼎”,结合下文,而知“中曲之山”,是说汲取成蟜教训。也就是不能临时找个地方就反,必须事先选好地方而做实再反。
駮,《尔雅•释畜》言:“駮,如马,倨牙,食虎豹。”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濛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解析:F1585处,“不听”,结合下文,而知“邽山”,是说到时候兼并楚国,若负刍不听从,就杀之。自己人马大多是楚人后裔,相互好融合。
穷奇,《春秋左传•文公十八年》曰:“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鳋鱼,其状如鳣鱼,动则其邑有大兵。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多【如鱼】魮之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鱼尾,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解析:F1805处,“攻”,结合下文,而知“鸟鼠同穴之山”,是说当年所养兵马有一部分安插在秦军中的野战部队。伐楚时,将会随秦军南下,并实施反戈一击。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叶如榖,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其阳多龟,其阴多玉。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砺。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解析:G360处,“答”,结合下文,而知“崦嵫之山”,是说不用急迫负刍让位。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孰是王者,不言自明。
崦嵫,《离骚》言:“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三
凡西次四经,自阴山以下至于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祠礼,皆用一白鸡祈,糈以稻米,白菅为席。
解析:其一,一二部分经文,有19个段落,亦即分19层意思。
3680与各段落中里数相差395,此处“恶王”,为首段提示词。结合下文,而知“阴山”,是说秦楚两国的王,都令人恶。为此,自己暗中一茬茬翻种,谋化反秦归楚。
其二,一叫雄鸡天下白。打秦旗号,入楚举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