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行走】洛带古镇,勾起每位游人的乡愁

【行走】洛带古镇,勾起每位游人的乡愁

作者: 诗酒寒秋 | 来源:发表于2022-02-08 10:51 被阅读0次

          飞机晚上起飞,还有一整天时间。遍寻成都,目标锁定客家古镇洛带。

          一早退房,背上双肩背,从旅社(春熙路)上地铁,到龙泉驿几乎坐了一个钟头。下车换公交,又是将近一个钟头。公交车穿越田野,两边杳无人迹,好几次以为坐过站了。

          洛带就在公路边上,下车走几步就到。

    1,

          走进隐于路边的古镇,一眼就能看到主街,用一米见方的青石板铺就,两边都是晚清民国风格的老房子,瞬间把你带入百年前。

          如今一说某个地方,大都要先追溯历史,尽量往远了扯。说起洛带,至少也从先秦起。秦灭蜀置蜀郡,洛带归成都县管辖,从那时直到唐初,洛带一直是驿道上的重要驿站。

          相传,洛带在三国时就有了街,名“万福街”,得益于诸葛亮兴市。洛带一街七巷的格局就是三国蜀汉时形成的,千年未变。

          “洛带”原作“落带”,有传说三国时蜀汉太子刘禅在镇上玩耍,为捉鲤鱼不慎将玉带掉入井里,落带之名由此而来,后逐渐演变成洛带。

          真正让洛带出名,是明末清初的移民运动。

          明末清初,因战乱、灾荒,四川人口锐减。清政府移民入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运动,持续时间达一百多年,四川也由此成为是中国大陆客家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洛带古镇则是成都附近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古镇,客家文化浓郁。

    2,

          所谓“一街七巷”,这“一街”就是脚下的主街,由上街和下街组成,长度超过千米。

          青石板路凹凸不平,街衢两边的北巷子、凤仪巷、槐树巷、江西会馆巷、柴市巷、马槽堰巷和糠市巷,是为“七巷”,纵横交错,空间变化丰富,街边各式商铺饭铺林立,烟火气十足。

          古镇上最有名的建筑是“四大会馆”(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川北会馆),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大会馆里,广东会馆(又名“南华宫”)是全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会馆之一,总占地面积3044.75平方米。会馆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布局,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6年),光绪九年(1883年)重修,其风火墙建筑风格极为独特,在四川很少见。清代移民成都平原的广东人,都把这里当成入川联络据点。

    广东会馆 在广东会馆里喝茶

          在成都,不愁喝茶的地方。时间尚早,广东会馆的大院子里就有茶座,于是落座品茶,凝神静思。这是旅行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旅行非狂走,也不是赶场,一张一弛,才有轻松心态。如果心疼茶水钱,就因小失大了。

          湖广会馆(又称“禹王宫”)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 年),由湖广(湖南、湖北)籍移民捐资修建。民国元年(1912年)毁于火灾,第二年重建。会馆坐北朝南,略小于广东会馆,牌坊、耳楼、戏台、中后殿、前院空坝及两边厢房、庑廊、东西套院及后院都保存完好,全部贴金装饰。湖广会馆里有四川客家博物馆,因此逢周一不开放,我去的这天正好是周一,只能看看外观。

    湖广会馆

          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一说建于1753年)的江西会馆(又名“万寿宫”)小很多,总占地1185平方米,但极为精致。会馆是复四合院布局,由大戏台、民居府、牌坊、前中后三殿及一个小戏台构成,尤其是中后殿之间的天井里伸出的小戏台,构思独特,在各地会馆中极少见。会馆各殿的木构件雕饰精美,也是一绝。会馆后门外有棵老榕树,是建馆时种的,

    江西会馆大门 会馆里的小戏台 1753年,赣南客家人栽种的榕树

          四大会馆,把来自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等离乡背井的客家人紧紧依在一起。

    3,

          除了四大会馆,洛带古镇里还有50多个各类客家展馆、祠堂以及众多客家民居,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大观园”。

          洛带现存客家民居中,建筑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当属巫氏大夫第。这是座广东客家风格民居大宅,第一个主人叫巫作江,是广东梅州五华县入川的巫氏家族第二代。他被嘉庆皇帝封为奉直大夫,这座大宅院就是他建的,所以叫“大夫第”。

          巫氏大夫第始建于清朝乾隆至嘉庆初年,由大小复式四合院构成,错落有致。整个建筑群以大门为中轴线对称排列,进得大门,然后是过厅、院坝、前中后三堂、东西花厅、厢房、通街厅道,之后还有一个附属小四合院,小天井连着大天井,大院落连着小院落,非常别致。以前,大门外还有竹林、树林,大门掩在浓荫里。

    巫氏大夫第 巫氏大夫第 巫氏大夫第 巫氏大夫第

          行走至凤仪巷,发现一处浓荫遍布的园林,这是建于1928年的客家公园。它由广东梅州客家人刘慧安邀请洛带乡绅共同出资修建,占地60亩。后来,又在公园里修建了“六月茶社”茶棚、凝翠楼、峨亭等建筑,至今保存完好。茶棚有一间供客家妇女品茗聊天的“女子茶社”,因不纳男宾而别具特色。客家公园一直是镇上居民休闲娱乐的地方,茶棚里,当地人喝茶聊天,悠闲自得。

    客家公园 建于1928年的“六月茶棚” 建于1928年的鹅亭 公园里喝茶聊天的人们

          古镇客家人礼佛的地方是燃灯寺。这是一座始建于隋朝的古老寺院,至明万历年间衰落。清代,随着客家人大量迁入,礼佛之风盛行,古寺又得以恢复和维修重建,规模宏大、庄严巍峨。

          燃灯寺现存山门(含东楼)、川主殿、钟鼓楼、娘娘殿、大雄宝殿(罗汉堂)、观音殿、燃灯古佛殿等。相比客家公园,这里清净许多。

    4,

          把天南地北的客家人聚合在一起的,还有散发着浓浓乡情的美食和各种客家文化。

          洛带镇最知名的美食是“烟熏油烫鹅”,由迁入四川的客家人自创,由洛带镇客家人传承。油烫鹅的制作工艺挺复杂,宰杀、腌制、晾挂、烟熏、卤煮、油炸,前后要七八道工序,耗时超过10个钟头。

          天鹅蛋,客家人的一种小吃,用糯米泡制,研磨后发酵一定时间,包入红糖或豆沙,用大铁锅热油炸制,捞出后再裹上芝麻白糖,外焦里糯。

          在客家人眼里,天鹅是吉祥、幸福的动物,客家人担心天鹅的蛋被人偷盗,就以小吃“天鹅蛋”代之,以保护野生天鹅。

          在洛带,街巷里小吃店一家挨一家,经营油烫鹅、天鹅蛋、伤心凉粉、面片汤等20多种客家美食,没有两三天时间吃不过来。

    5,

          行走在洛带的古街老巷,就如徐徐翻开一部客家迁徙史,如此多的客家人离乡背井,聚在成都平原上,在这里生根繁衍,并传承着客家文化,这本身就是奇迹。

          洛带古镇的居民,其先人来自五湖四海,所以夸张点说,来洛带的游客,不论你来自何方,都能在这里寻到乡愁。

    建于光绪年间的字库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洛带古镇,勾起每位游人的乡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lb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