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就是非主流吗?二次元代表什么?自称二次元人类的95后有什么特点?他们能形成一个消费意义上的族群吗?他们的发展和成长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画皮皮是以动漫入手的二次元娱乐社区。他们的用户正好是我们想了解的二次元人类。借助“超级表格”苏元的引荐,我在27日对“画皮皮”CEO杨光进行了访谈。
嵩:二次元我也经常听说,但了解的不是很深入,二次元和三次元有什么区别?二次元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杨:我们先弄清楚什么是二次元,三次元。其实,三次元就是现实三维世界。相对来说,三次元更稳重、更现实。二次元是从ACG延伸过来的概念,ACG分别是动画(Anime)、漫画(Comic)、游戏(Game)。
95后玩动漫、打游戏,发展自己的爱好。玩的过程中,他们对动漫和游戏认同感很深。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就想着我要跟他们一样,我要有个性,要有追求,要很潇洒,要不走寻常路。二次元和杀马特不一样,二次元是精神上的标签。
嵩:您为什么会想到做“画皮皮”?“画皮皮”这个名字是怎么想出来的?
杨:因为我们自己喜欢,我也很喜欢动漫。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聊到国产动漫产业上下游的问题,上游是原创的漫画师,下游是后期处理的动画特效师。现在的情况是特效师非常多,竞争很激烈。
但是漫画师很少,原创的作品也少。我们就想能不能做一个培养漫画师的软件出来,让更多的人可以画漫画、做原创,就这样我们把“画皮皮”开发了出来。
名字上,我们既然是要做画漫画的软件,“画”字是最先定下来的。刚好那段时间“画皮”很火,我们也就顺水推舟取了“画皮皮”的名字。
嵩:我昨天看了下,百度手机助手显示“画皮皮“有600多万的下载量,加上其它应用商店,数字应该会更大,这个数据是超出预期还是没达到预期?
杨:这个数据不是很准。我们没花一分钱在流量上,就是靠渠道的支持和用户自发的下载。“画皮皮”在细分的领域里,是数一数二的,对公司来说,是超出了预期。
对我个人来说,差距还是有。我开始以为,用户会直线往上涨,现在看是条曲线。我们现在还是自然增长,还没到发力推广的阶段。等发力的时候,数据会有很快速的一个增长。
嵩:我有用过几个类似的画漫画的软件,他们的模式有点类似QQ秀,一个人或场景,用户拿各种元素去搭配;“画皮皮”是要用户自己去画,相对来说难度会变大,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杨:这里关系到产品逻辑的问题。我画个图来看,这是两个轴,横轴是模式的轻和重,纵轴是交互的厚和薄。
轻而薄的产品,很容易流行起来。它简单,上手很容易,像去年流行的脸萌、魔漫相机。问题是太简单,没有内容,没内容就没持续性。所以它们就像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产品要想持久,要做厚,现在的90后参与感特别强,越参与,越有认同感和忠诚度。唱吧、小咖秀、陌陌,他们模式很轻,但交互做的很厚。唱吧在唱歌上是个工具,很轻,但是它有很多的场景和玩法给你,让你唱了还想唱,这就是交互的厚。(轻而厚)
画皮皮是要让不会画漫画的人也能画出很好的漫画,我们是要用户自己能画,要把小白培养成漫画师,所以我们做成自己画的重模式,不做简单的搭配。
95后很能玩,你提供的场景再多,他搭了几天就会发现,这太简单,我做的东西别人很容易就模仿出来了。我做不到独一无二、我融不了自己的个性进去、这样搭出来的东西出不了风头。
可能他花费好几个小时搭配出来一个很酷的场景。他拿给同学看,同学看一眼,三五分钟就照样弄出来了,他就觉得很挫折、很失败、很没成就感,他炫耀不了自己!
画皮皮是一笔一笔画出来。我画出一个很漂亮很新奇的画,你是模仿不了的。广场里用户晒的漫画,好的都要画2万多笔。我拿出一张2万多笔画出的漫画给你看,你就只能羡慕嫉妒恨,你画不了!
就算你能画,你也画不出一模一样的来!谁也复制不了,2万多笔,你能一笔不差的模仿出来吗?这不可能的!用户就有高度的认同感,我的画就是我的画,是独一无二的,是我创作的艺术。
嵩:画皮皮的绘画我也试了下,手指老是不听使唤,画出来的东西都丑的不行,画不了几笔我就放下了,这样会不会丢失很多的用户?
杨:这很正常,我们有用户的金字塔模型。最上层是重度用户,第二层是爱好,第三层是好奇,最下面是普通用户。你画不下去,因为你只是好奇,你不喜欢。
95后很个性,他们是一种分裂的状态,他们不像70后、80后,可以打统一的标签。他们凭兴趣、凭爱好打了很多不同的标签。喜欢动漫的,给自己打二次元标签;喜欢旅游的,打驴友标签;喜欢明星的,就是某某粉。
画皮皮的重度用户都是死忠粉。官方微博上有人质疑我们,都不需要工作人员回应,用户自己就冲上去把他解决了。我们也在想,他们这么热心,图个什么呢,我们没要求他们这么做,也没提供福利。
后面我们了解到这就是95后的特点,他们参与感很强,是不把自己当外人的。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我的爱好就是我的信仰。你质疑它,就是攻击我。
95后是生活条件最优越的,不像80后被房子、车子压得喘不过气来。95后根本不用管,爷爷奶奶留一套,爸爸妈妈再留一套,理论上一个人至少两套房,结了婚四套房。
所以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去发展自己的爱好,他们在爱好上沉浸的很深,会花大把的时间去钻研、花大量的金钱去购买。
画皮皮每天都有很多作品传上来,几万笔的漫画,是要花好几个小时才画的出来。对80后来说,这不可思议。谁吃饱了撑着干这事,有那时间我还不如睡觉。
嵩:画皮皮的死忠粉都是怎么找到的?95后一般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杨:95后都在A站B站上,像BILIBILI里就很多95后,QQ上最多。微信太简单,不像QQ,可以弄的很个性化;二是爸爸妈妈都在微信上,他们不爱去。网上有个段子,女儿发“深夜报复社会”到朋友圈,爸爸在下面评论:女儿,坏事咱可不能做。
还有就是从初中开始,老师都在QQ上布置作业,做课外辅导,他的同学、他的朋友都在QQ上。但是他们会有一个迁徙,那就是上大学。辅导员会说,我们拉个微信群,以后班级有什么活动就在群里说,这样他们就一批批的又迁徙到微信上来了。
画皮皮的死忠粉都是自发形成的。他们用了画皮皮,觉得这就是我要的东西,然后就推荐给朋友、同学一起来用。95后其实是很认真的一群人,产品只要喜欢,他们会一直用,很专注的用下去。
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喜欢,我就用,他们会单纯因为喜欢就很投入。网上报道的一个女生,花几十万给偶像做地铁广告。你说她什么动机,她没有动机,我就是喜欢。
嵩:画皮皮是致力于打造一个娱乐社区,在95后社群的建设上都有哪些心得?
杨:画皮皮是UGC+PGC的社区,UGC占绝大部分,就是鼓励用户自己画画、自己创作内容。我们先把有创作想法和创作能力的一批人先引进社区,通过他们来影响兴趣不那么浓的用户。
我们有画皮皮广场,他们可以把自己画的画晒出去给大家看;还有不同的频道,用户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加入进去;另外还有个语C群聊,在群里你可以COSPLAY成不同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画皮皮的社群都是自组织。某个人有一个想法,就拉上几个好友,建起一个群来。一个群就成了一个门派,有掌门、长老,还收几百个徒弟。这些群用户自发的建立和维护,我们就给他们搭一个平台,提供一些规范,有时赞助一下。
我们发现95后太能玩了,我们怎么策划都跟不上他们的脚步,他们的玩法我们想不到。所以我们索性放手,就专心搭平台、定规范。你做好基础工作,95后们自己就会玩的很开心,不用你教。
嵩:我看到新闻发布画皮皮和搜狗开展战略合作,画皮皮用户创作的漫画,有机会进去搜狗输入法的壁纸库,这是不是代表了画皮皮的发展的一个方向?
杨:画皮皮是手机上最大的漫画社区,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原创作品,还会有很多的用户逐渐成长到漫画师级别。这些优秀的作品,我觉得我们有义务为它们找一条出路。
搜狗的合作是一个尝试。用户花好几个小时画了一副画,他肯定希望围观的人越多越好,要是有人不停的点赞,那他的创作热情和成就感就会嗖嗖的往上涨。搜狗有5亿用户,入选本身是对作品质量的肯定。
而且,你看现在网络文学产业链很发达,你写一本好书,你马上就出名,还能赚到不少的稿费。漫画师不像网络写手那样知名,话说回来,大家都是搞艺术创作的,凭什么就不让漫画师赚大钱,是吧?
我们要打造一个平台,漫画师认真的画画,我们把他的作品推送出去,到后面整个产业链完善了,这些漫画就是一个个小IP,都是有价值的。画漫画能赚钱,家长也就不那么反对了,省得家长总是说:你画那个有什么用?又当不了饭吃!
嵩:国产动漫好的IP很少,都是从美国、日本引进的IP,针对IP这一块你有什么看法?
杨:IP是文化娱乐产业里最核心的部分。IP的创作受市场和产业链的影响,首先你市场要大,市场足够大,你才能分门别类,才有百花齐放的机会。其次是产业链,目前IP的制作是半封闭式的,就是先想出一个规划,再埋头去制作,这里面的风险是很大的。
就像《大圣归来》,他制作了8年,这意味着8年前这部动画的大体框架就定下来了。这8年里,制作人要承担多大的风险和压力,是吧?画皮皮有很强的交互能力,PGC方面我们也在进行一些探索。
嵩:谢谢杨总的支持,今天的访谈就到这。我们也期待画皮皮能在国产动漫的崛起里发展越来越好,再次感谢!
PS:除了最后这张神经猫是杨光照片,所有图片来自画皮皮用户创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