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礼仪

作者: 王顶 | 来源:发表于2015-07-03 18:13 被阅读9498次
图片来自网络

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以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

这件事,无关行业、阶级、种族,甚至是时代,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实实在在的情商。下面就以微信为例,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分享一些对互联网社交礼仪的反思。

加好友前请先告诉我你是谁

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被无限降低,那些原本你一辈子也不会认识的大牛、女神或者干脆就只是千里之外的陌生人,突然一下子都变得触手可及——是的,他们的微信号现在就在你的手机屏幕上。但是,请务必先忍一下,请务必在添加好友的时候告诉对方你是谁。这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微信给你的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毕竟,对方完全拥有拒绝你的自由。

具体来说,就是在微信好友验证信息里,用最简单的话说清你的身份,而且必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定位,比如你加的是位老师,那自然可以说自己是学生,但如果你加的是同事,那你介绍说自己来自什么专业就没意义。作为参考,一般我的模板是,“Hey,我是 XXX,想要 XXX”。

打招呼也可以不是客套

这里涉及到一个目的的问题,你加对方好友究竟是想干嘛?交流?咨询?膜拜?扯淡?

如果是最后一个,就完全没必要。如果是前三者,那你理所当然地应该主动发起对话,在说明自己的身份后,开门见山地说出目的,让对方知道你到底是想从他那里获得什么,或者你能提供给他什么价值。如果目的是长期性的,比如学习他的生活方式,那起码打个招呼也好,就好比在现实生活中摆摆手微微笑,如果连这你都觉得客套,那说明这个人对你来说也没什么价值。实在不知道说什么,也可以发个红包。

当然,这也要视情况而定,我就曾因为想要迅速和一位前辈熟络,发了个“聊五块钱的”红包,显得特别轻薄,后来前辈出于礼貌就简单和我聊了两句,但没收钱,弄得挺尴尬的。

如果不熟,请不要用这些词

有两个我个人特别反感,每次都忍不住要去提醒的词,一个是“哦”,一个是“呵呵”。

互联网是现实生活的映射,可以想象一下你在现实生活中跟一个原本就不太熟的人聊天时从他嘴里听说了这两个词会是什么感受?这就是不尊重。你也可以解释说是语言习惯,那这就成了情商问题,毕竟你不是在自言自语,而是在跟另一个人交流,对方没有义务接受你的任何习惯。

沟通应该是有效率的

这也是一个我曾经犯过的错误,在了解一件事的基础知识之前就贸然去向一位大牛请教,结果问的全是些小白问题,沟通了半个多小时自己也没懂,对方也有点不耐烦,效率非常低下。引以为戒,后来我在沟通时会做的几件事是:

第一,有问题先找百度,哦不对,找好搜(顺便有 Bug 也可以找我反馈)。主要针对的是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比如 Github 是干嘛的,比如好搜是谁家的这种,你去搜索比问朋友更有效率也更精确。

第二,明确自己要问什么问题,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比如你想学 iOS 开发,那么你首先必须得知道什么是 Objective-C 和 Swift 吧,其次你到底是想问啥呢,书目、课程推荐?还是速成攻略(并没有)?又或者是遇到了问题不知如何解决?那你能描述清楚这个问题吗?只有这样对方才有可能更快地对你的问题作出解答。千万不要跟我当初一样腆着脸皮就去问,这是对别人时间的不尊重。

第三,别问,“在吗”……

不用验证,该删你的人自然会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收到过这种群发消息,什么“不用回复,我只是想验证一下你是不是把我删了,群发本条消息,是时候清理你的通讯录了”,一般我收到这种消息后不是很熟的人都会直接删掉,一方面我没有必要配合你一起幼稚,不过你确实真的提醒我是该清理通讯录了,另一方面这条消息能发给我,就说明这人已经不信任我了,对应到现实中,就是有一个许久不见的同学跑过来揪着你的耳朵问你,我们是不是好朋友?

好友并不是你可以利用的资源

这是绝对的误区啊,并不是你的好友一两千你就有一两千的人脉,甚至人脉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关于这个观点请参考李笑来老师书里的一篇文章——“放下你的无效社交”

我这里想说的是,不要总是啪啪一条消息过去求赞、求关注、求投票、求分享,哪怕你自己分享到朋友圈也行,干嘛非得一对一逼着人家干呀?不是一个“求”字就代表你这边已经尽到了礼数,别人就应该帮你,在让别人帮忙之前请先想清楚自己给对方带来过什么价值。

“是好朋友就转”,难道我不转咱俩就撕了?“我在做的公众号,欢迎关注”,对我有用也就算了,让我关注个教你如何化妆的公众号算是怎么回事呀?群聊里也是,真正有节操的群发广告之前都会先发红包,不在于钱多钱少,而在于你是在利用朋友,还是在真的请求帮助。最极端的例子是微商和代购,拿你的朋友当顾客,真的合适麽?

开头说了,礼仪跟时代无关。这句话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你在传统社会遵从的那些礼仪规则,在互联网时代一样需要遵守。这并不是什么教条,而真的就只是情商问题。就比如你在现实中不会半夜三更去敲人家房门,那凭什么认为在微信上就可以?

另一层意思在于,假如你在现实世界就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那在互联网时代同样也别想翻身,真的,社交平台上热闹一下不代表什么。

想得到所谓人脉?请先学会尊重别人吧。

相关文章

  • 互联网时代的礼仪

    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以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 这件事,无关行业、阶级、种族,甚至是时代,它...

  • 2019-04-21

    得体的微信礼仪 所有的商业人士,都需要重新上一堂“互联网时代的职业化”课程,理解互联网时代,与客户、伙伴,甚至是自...

  • 个人进阶(三)

    高效能人士的素养 微信礼仪: 让跟你打交道的人舒服,是一种职业素养。 邮件礼仪: 互联网时代的商务交流技能,邮件应...

  • 互联网时代下的微信礼仪

    一、微信中的高危表述 我听刘润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他有一位在陆金所的朋友告诉他,他们的客服人员和客户聊完之后,发了...

  • 网络礼仪、众筹

    网络礼仪: 互联网使用者在网上对其他人应有的礼仪,真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有不少约定促成的礼仪,在互联网虚...

  • 新时代的新礼仪

    在互联网时代,大家要注重一些以往不存在的人际礼仪了。我大概总结了几条。供大家参考 1.菜上齐别人拍照之前不要动筷子...

  • "php已经不是世界最好的语言了"

    互联网经历了PC时代、WEB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VR/AR/人工智能时代。 先说PC时代,PC时代的代表有...

  • 寒假随记(2)——训练营学习感受(day2+day3)

    这两天分别听了怡姐的两节课:互联网的礼仪和阅读,收获很多,也让我发现和学习到了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 互联网的礼仪...

  • 微信礼仪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都是微信微信礼仪了,当看到时很吃惊这也有礼仪吖,话又说回来礼仪无时不刻的存在这,这也是个人素...

  • dubbo及zookeeper结合springboot学习

    传统互联网架构到分布式架构的架构演变 互联网时代演变过程 pc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时代 互联网架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互联网时代的礼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ry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