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印学昌明,印人辈出,谈篆刻者,没有不知黄穆甫的。
穆甫名土陵,又字牧父,他是安徽黟县人,所以又号为“黟山人”。
他早年在国子监读书,光绪初元,吴愙斋(大澂)拜命广东巡抚,愙斋是个金石家,对于钟鼎彝器,碑版碣石,癖尝最深,幕中不少名家,穆甫是他学生,便把他带了去。
老师是个一省之长,门弟子跟着图个一官半职,照讲是不会困难的。可是,这穆甫生就浮云富贵,敝屣功名的癖气,绝不想做官发财,在广州只是卖印、卖字、卖画,吴惫斋对他作品精湛朴茂,颇加揄扬,声誉鹊起。
其后,愙斋调抚江苏,穆甫仍留穗垣,后任张之洞,也是自命风雅的人物,对穆甫刻的印,非常赏识,张幕中如梁节菴(鼎芬)诸人,尤对他推崇备至。
《节菴致邓莲襞书》中说:
今日海内印人,以黄君为巨擘。
那时候,在广州做官的人,以及巨绅,富商,稍知风雅的都花一两几钱找穆甫刻个把图章,以供清赏。
穆甫的润例,是每字三钱,却是取不伤廉,那些达官们,就算不懂分朱布白的妙处,见抚台衙里对他这样的赏识,怎不凑凑热闹?此外,更有慕名的送他干薪,每年一二百两或五十两的,因此穆甫在广州客居八九年,书画刻印收入,积存了三万多白银,在六七十年前,这个数目也算不菲了。
穆甫在广州收了一个学生,叫李雪涛,即名印人李茗柯之兄。穆甫藏有汉镜一方,钮座有“宜子孙”三字,内圈铭:
李氏作竟四夷服,多贺官家人民意。长保二亲得天力,传之后世乐毋极。
外圈是:
尚方御竟大无伤,巧工刻镂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鸟玄武调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寿昌,寿敞金石如侯王。
此镜断为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一五六年)的古物,制作既极精巧,又有“李氏”字样,雪涛兄弟爱不忍释,好几回向老师探口气,想要过来。老师却也珍惜此镜,装做不懂。
两兄弟想出一条妙计,暗示家里那个大丫头,不妨和老师勾搭。这丫头知书识字,长得相当俏丽,果然不辱命,像“宝蟾送酒”般,在送茶送饭时,故意向老师搭讪。
穆甫客中寂寞,上了她的勾。那丫头也愿为夫子妾,事后便迫着老师向李家去说,好永侍巾栉。穆甫向李氏兄弟问身价,二人说:“承老师看得起,身价不用提了,那宝镜就算聘礼吧!”
穆甫恍然大悟,但生米已成熟饭,只好依了,这镜便归李氏。
雪涛所学无成,茗柯却间接承受了穆甫衣钵,成为“岭南派”印人的开山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