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试过自言自语。
在我青春期开始拥有小秘密的时候,我沉溺于跟自己对话的快乐中,在我眼里我可以是任何一个人。
我扮演过男人女人老人小孩,他们的体型高矮胖瘦都有,他们的声音粗重尖细都有,我最喜欢的是分饰两角。
我是我的丈夫,我也是我的妻子,我会模拟他们恩爱时的对话,也会模拟他们正常时的对话,我乐在其中。
可事实上,我在现实中是个锯嘴葫芦,沉默寡言、内向木讷,我很难交到朋友,因为我总是处理不好与朋友之间的关系。
我没有自我,我总是在围着别人转,在关系中习惯讨好别人,压抑自己,最后大家都觉得我是个怪胎,没有情绪、没有脾气,无论怎么对我,我都无所谓。
我跟父母的亲子关系很糟糕,跟男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很糟糕,跟任何人只要过多接触之后,都很糟糕。
我总是在抱怨,也总是在嫌弃自己。
但现在不会,原因是遇到写作,并开始写起来了。我是在2019年开始写作的,那时候我还很放不开,写作对于我来说,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我放弃过很多次,但是都又捡起来了。
最后,我通过写作了解了自己。
01
以前的我,很不了解自己,我的目光一直是对着外面的人或物,从来没有真正的正视过自己的内心,我需要什么?我是怎么想的?
这也导致我在任何关系中都出现同样的问题,我太在意其他人,反而忽略了自己。
英剧《性教育》里黑人埃里克是个同性恋,他喜欢打扮成女孩子,但是他害怕别人的目光,在一次打扮成女生去参加演唱会因为钱包手机被偷,他走路回家,遇到一个对他性骚扰的醉汉,他被暴揍了一顿。
之后上学,他放弃那些花里胡哨的衣服,穿上了纯色夹克,并且狠狠的揍了那些以往对他嘲讽和欺负他的人,但他的内心并不快乐。
放学回家,他遇到一个向他问路的黑人,那个黑人同样打扮的光鲜亮丽,涂着漂亮的指甲油,戴着bulingbuling的耳环,埃里克夸赞了他的指甲油。
回家就重新换上了自己喜欢的衣服,对自己说:“自己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
他不再在意别人的看法,而是正视自己的内心,最后自信的他成功的找到了男朋友。
我也是一个容易在意别人看法的人,心理学上,把这个称之为:讨好型人格。
我在有第二个人在的场合里,我就不是我了,我只是另一个人的附属品,只有我一个人在的时候,我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自己。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喜欢一个人自言自语,潜意识上我是渴望有朋友的,并且我希望得到关注,但事实上我就是一个小透明。
02
我沉默寡言,但我想肆意表达。
可是我就是不行,我没办法把内心的语言说出来,我害怕别人介意,但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意我说了什么。
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心理障碍,一切都是我觉得。
写作的时候,我像是找到了宣泄口,那些无法倾诉的东西,我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纸张可以承受我所宣泄的一切。
《手写我心》的娜塔莉,也通过写作抒发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写作就像大海,可以任由各种奇形怪状的鱼儿畅游,每一尾鱼儿都能够在这片海洋找到容纳自己的地方。
其实很多人都如以前的我一样,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也不了解自己,只觉得自己的人生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坎。
所有的问题,都有根源。
就像我们很多关于亲密关系的问题,可能就是我们在忽视自己的内心,最后造成现在的局面。
我有一个朋友,她作为朋友是一个非常非常nice的朋友,但她的家庭关系常常让她觉得特别累。
例如明明很忙要加班,却因为姐姐要加班而去帮姐姐带小孩,给他们辅导作业、明明工作上很累,还要因为家人一点小事就连夜赶回家,明明很难受最后也只是发了一条意味不明的朋友圈。
有一晚,我跟她聊天,我问她:“其实我感觉你很累,为什么不跟家里人说清楚呢?”她只是叹了口气:“以前就这样。有时候我也很烦,但是我姐他们又那么累,我也不忍心。”
最后我只是劝她先让自己开心,才能让别人开心。
03
所有的关系,如果不能滋养我们,那就一定在消耗我们。
《亲密关系》中,作者列了8个能帮助我们跟自己进行有效沟通的问题:
① 我想要什么?
② 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
③ 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④ 我或我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
⑤ 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⑥ 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⑦ 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⑧ 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这些问题,能让我们在关系中,快速辨认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我在尝试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或多或少的一些问题,得知问题时,其实人是放松的,所以说,我们并不害怕问题,我们只害怕自己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
写在最后,其实我花了很少的文字去描述写作到底带给我什么,但是可以明确的一点就是,通过写作,我更加了解我自己了。
并且因为了解自己,我做出了很多对自己有益的决策,这些决策正在发挥效应,我相信我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