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自信的人往往心理不够强大,越是没本事的人越是容易被挑衅的。作为家长更是面临这类问题。
当碰上被挑衅时,优秀的家长会想: 小家伙,你把你所有的想法都说出来,我乐意听,我笑着听,然后我跟你讨论我们的观点,平等讨论。
优秀的父母会适当控制孩子们的行为,不会完全放养,他们管孩子们,但是不会压制孩子的自我意识。
不会什么都替他做决定,比如今天穿什么衣服,明天跟谁去玩,上什么课,都会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会一味地压制、替代、包办。
如果孩子犯错了,如果孩子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家长该怎么处理呢?
孩子的确做错了,优秀的父母会表达出失望,然后鼓励,相信你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
失望就是:“哎呀,这事你怎么处理成这样呢?我本以为你可能会这么做,这么想,这么说。这次处理的不够好,下一次你会处理的更好,爸爸相信你,妈妈相信你等等。”
优秀的父母会从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想: 如果孩子是一个好孩子,他做错事情了,他自己也很慌,也很惶恐。孩子的目标是希望自己不要再错,甚至希望这个错都没有发生。他是最内疚的人,是第一个自责的人,是第一个希望自己能做好的人。这时候,父母首先表示失望,告诉孩子做的不对。然后鼓励孩子,对孩子说:“我相信你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
只有符合孩子们的情绪、心情、求知欲的所有需求,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改正错误,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
所以,表达失望和鼓励,能激发孩子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
如果孩子做错事,父母严厉惩罚,反而适得其反。
这不是价值观的问题。是从研究、统计、归纳、比对得出的结论。
严厉惩罚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父母表达出来的状态,歇斯底里,情绪失控,恶狠狠,这些会让孩子们完全彷徨。他们会本能的躲避、屏蔽、反抗这种富于生理进攻意义的表达。甚至让孩子们感受到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说我做错事,我本来就有点害怕,有点难过,有点内疚,有点盼着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才能不再错了。结果我爸我妈跟疯了一样,哐哐一顿吼,梆梆梆一顿揍,我更是啥也不知道了。”
优秀的父母会教孩子自己去思考,去看待问题的两面性,甚至多面性。
他们会允许,甚至欢迎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来参加家庭决策,家里面要买什么东西?还要不要重新装修一下?要不要去旅游?去哪儿旅游?等等。
孩子们的意见也许不成熟,也许是错的,或者没有什么充分的依据,但是要让他们参与,让他们表达。而且更关键的是——允许孩子比父母知道得多。
碰上孩子提问题答不上来时
第一承认。第二学习。
不管你学不学得会,不管孩子讲得清楚、讲不清楚,你要让孩子觉得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什么是有趣的,知道的比你多是有趣的事情。有的爸妈就担心了“他要是老觉得他比我懂得多,那就更管不住了”。
所以作为家长,要不断学习,和孩子一起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花时间和花心思学。
然而学完这些东西,你可能感觉没有用。可是对孩子来讲,他看到的就是一副温暖而富有支持的场景。
“我爸我妈能够这样努力的去学习新东西,那我更要努力了” 优秀的家长学学习孩子所学的东西,甚至孩子不学的东西,不是为了反抗孩子,踩孩子,碾压孩子,而是为了让自己保持跟上,不落后。
优秀的父母能够在孩子提出要求和作出回应之间取得平衡,既不会言听计从,也不会一味地收紧。
他们能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给予赞赏,给予一些允许,比如说可以玩游戏啊,可以出去跟同学玩了。在孩子们成绩不好的时候,给予帮助和鼓励,而不是让孩子们觉得心慌,害怕,不知所措。
如果你新到一个公司,不管你是程序员还是做销售的,不管你做什么职业的,如果你新到了一个公司,人生地不熟,连知识体系都是新的,但是工资高,然后你第一次办事时你没办好,领导对你劈头盖脸一顿骂,从此对你不信任,而且下次再犯错就扣工资,甚至辞退。你会什么感受?
成年人希望被鼓励,那么对于未知的、积极的、阳光的、充满了好奇心的孩子来讲就更是需要鼓励了。
他成绩不好,他也不乐意,只要他没有变成坏孩子,只要没有惯性的,没有形成恶性循环的,他成绩不好的时候,他也希望下次变得更好他需要的是帮助和鼓励。
优秀的父母给予孩子,自主权越多,孩子们在学业和将来的社会领域,也就越自信,能力就越强。
优秀的父母会让孩子们希望自己能成功,相信自己一旦开始做一件事,就一定可以取得好的成果,这就是好的爸妈给孩子们带来的自我效能的思维模式。
朋友自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