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了一部无字幕电影《完美世界》,1993年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犯罪片。
我不知道叫犯罪片是否准确,
该片讲述是万圣节的凌晨,两名罪犯――布奇和普成功越狱,他们劫持了一辆汽车和8岁的男孩子菲利普,准备向边境逃窜的故事,片中有很多美国公路沿途的风景,反而没有警匪片常见的飙车追逐与枪战,而且逃犯和人质越看越觉得像一对父子,因为是学英文的网课,还没看完就迫不及待地像追剧那样,上网搜了这部电影提前看结局。
菲利普是个单亲孩子,母亲对他管教很严,8岁了还未参加过一次万圣节讨糖果的游戏。附近州监狱的两名罪犯越狱后劫持了菲利普作为人质后逃窜。途中,罪犯之一的布奇杀掉了欲加害菲利普的同伙,同时对小菲利普照顾有加。与此同时,得州警察一路追捕。双方在得克萨斯州境内展开了一场公路赛大竞技;而小菲利普也经历了很多从未想过、经历过的刺激与快乐,并与布奇产生了一种近似父子的不寻常感情,真的很希望他们就是父子,但也不希望小菲利普因此亡命天涯。
一直纳闷这部电影为什么叫《完美世界》。
镜头一:越狱犯的闯入打破了清教徒家庭平静得没有生气的生活。布奇让菲利普捡起地上的枪,瞄准自己。“Perfect!”,布奇对菲利普说,来自暴徒的,出乎意料的肯定与赞美。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整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完美”,让菲利普对他产生了莫名的信任。
镜头二:市政厅外,一个小官员聒噪地在警探瑞德面前炫耀着州长竞选车的设备精良,最后他说道:“完美!”,夸张,自满,琐碎,蝇头苟利。
镜头三:在追捕车上,人们在讨论着如何设置路障,这里有一段颇为耐人寻味的对白:“在完美世界,我们才能手牵手地把他们(布奇和他的同伴)围住。”“在完美世界,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言语的对峙之间,留下的是沉默的空白,足以引发我们的思考。
镜头四:在取名为“FRIENDLY”的商店里,店员的脸上挂着牵强僵硬的微笑,面对试戴墨镜的布奇,她用甜得发腻的声音赞叹:“Perfect”,讽刺,“完美”在这里沦为世俗和廉价,就像到处分发然后被扬弃的传单一样,散发着铜臭。
镜头五:州长办公室。镁光灯下,州长紧紧握住了菲利普母亲的手,承诺孩子的安全,因为他已经作了看似最大的“牺牲”,让装备“Perfect”的竞选车参与追捕,尽管在记者转身后,他就下达了收回竞选车的命令。言之凿凿的痕迹,过于明显,反而增添了讽刺的喜剧意味。因为麻木而微笑,因为微笑而麻木。
镜头六:布奇想菲利普介绍明信片上的“荒野世界”,是个“Perfect”的世界。语气悠悠,迷离中夹杂着几丝陶醉,或许还有与亡命天涯的罪犯极不相称的憧憬。见识了他对同伴的冷酷无情,聆听了女探员口中他童年的悲惨际遇,布奇身上对“荒野世界”的一片痴迷,那一瞬间心灵的沉寂,恍如隔世。
镜头七:道别。布奇伸出沾满鲜血的手,那是自己的鲜血,与菲利普的小手,两个人依依不舍。“再见,这是完美之旅。”布奇如是说。这是他们在同一高度上,最后的互相凝望。这是父与子的手握手,是男子汉的面对面。
镜头八:菲利普回到了布奇的身边,呜咽,拥抱。“I think my negotiation is a perfect deal.” 这是整部影片中最后一次出现“完美”,没有人为的刻意深化或升华,说来漫不经心,还有那么几分自嘲,却足以打动观众,在泪水中欢笑,在欢笑中哭泣。一次出人意表的谈判——完全不是为了自己,为菲利普赢得了棉花糖,赢得了过山车,赢得了万圣节的“Treat or Trick”,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赢得了一个真正的完美世界。
把这些林林总总的镜头穿插在一处,就如同构成了一个巧妙的情调蒙太奇。或许这就是导演独特的镜头语言,在强烈的对比冲突,在看似荒诞不羁的谈笑风生间,抒泄着自己对“完美”的看法。
《完美世界》展现给我们一个并不完美的现实世界,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影以它独特的艺术语言,网住了现世的纷杂,在我们心中保全了一个关于完美的未来主义。重要的是在与完美擦肩的瞬间,给了我们一次自我省视的机会,在沉溺的远处发出震世的警醒,阻止我们仅仅因为尚存温饱的生活,而在沾沾自喜的麻木中继续失去更多的东西。
没想到看这么一部“父与子”的“警匪片”会让我动情泪目,这个世界不完美,但希望我们都能拥有完美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