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017458/78ad484cbb6f876d.jpg)
在图书馆看到东野圭吾的这本书,选择去阅读的最大的理由是它的简介中提到了罪与罚,这也是我心中有过疑惑的问题,究竟通过法律和刑罚对犯人的宣判究竟最大的意义在哪里?是否真的对生命个体有真正的救赎?带着这些问题我翻开了这本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7017458/26749caac99ce9bd.png)
这本书有两个故事即两条主线,一个是未成年少女井口纱织和少年仁科史也初尝爱情禁果,纱织意外怀孕后失措惧怕,无奈生下孩子后,和史也一起亲手结束了它的生命。另一个是中原道正和滨冈小夜子夫妇因十一年前爱女被杀后离婚,小夜子一直致力于研究日本的死刑和量刑,原本被认为是意外被杀的小夜子案件的谜团也被逐渐解开。两个故事的交汇点在于小夜子对纱织的采访,这也是她无辜丧命的缘由。整本书看完以后,我最大的感受是面对生命的逝去,不同人对于惩罚、量刑、救赎的看法,是无比真实的必须去面对的问题。遗族面对亲人的死去,如何重新进行心理构建?如何为亲人追求公平和正义?如何平复伤痛和自我救赎?而施害者呢,他们的内心究竟是否因背负着十字架而感到沉重和愧疚?面对刑罚甚至是死刑,对他们来说究竟是解脱还是无止境的折磨?在这个故事里,都由不同的当事人表达了出来,让我感受到现实中正在经历这些类似事情的当事人的挣扎。
小夜子痛失爱女,从一个全职太太走向社会成为了自由撰稿人,她反对废除死刑,遗作《以废除死刑为名的暴力》中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遗族之所以想要杀手被判死刑,是因为除此之外,找不到任何救赎的方法。既然要求废除死刑,那到底提供了什么替代方法?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之前引起很大风波的江歌案,江歌妈妈和小夜子何其相似啊,不停的宣讲、弄签名上书,只为了让凶手获取死刑。在日本,判决死刑是很困难的,这和他们的法律和历史等方面的因素都有关系。江歌妈妈她必须要去要求这件事情,因为一想到残忍杀害江歌的凶手即使被判终身监禁,但至少还在这世界某个地方活着,可以吃饭可以聊天,而无论怎么样女儿江歌永远不可能活过来了,光是想象这件事,对他妈妈来说,就痛苦的想死。最终的审判结果仍不是死刑,但我想江歌妈妈作为遗族,为了死刑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对江歌还是作为妈妈的自己,都是一种救赎。因为这,更不能粗暴的废除死刑,一旦废除,遗族连申诉的出口都被堵住,更何谈走出伤痛呢?
曾经替谋杀犯辩护的律师说的一句话,让我突然心中一顿,他说,死刑很无力。因为已经得知了自己之后生命结束的命运,认命的等待死刑执行的那一天,而不是去思考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甚至觉得其实死刑也不错,作为自己的终结。这时真的不得不承认,死刑真的很无力,作为遗族想要通过刑罚得到的是施害人的愧疚反省,而这样的死刑似乎让一切都戛然而止了。
在另外一个故事里,史也和纱织背负着亲生孩子的生命的罪孽,一个选择去拯救另外一位单亲母亲和作为儿科医生拯救更多的儿童,一个自甘堕落认为自己不配好好活着染上了偷窃瘾。他们也在为了自我救赎做出努力,我不敢给堕胎和杀死初生的婴儿化登号,但他们的的确确十几年来背负着这种虚无的十字架,这种折磨和痛苦与一纸死刑宣判相比,何种更为煎熬?何种才是真正的罪与罚?
生活中总是处处充满着不可解决的矛盾之处,现在我也无法给出关于死刑的废立,我独立客观的观点。但是我认为,死刑对施害者可能是无力的,然而追求和表达死刑宣判的过程对遗族而言是无比有力和必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