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教科处主任微信群发消息,王崧舟暑期训练营团体免费报名。看到这消息,我第一个报了名,因为在2013年的时候,我到贵阳去听课,就非常荣幸地听到了王崧舟老师的语文课——《临死前的严监生》,他的课堂教学方法技巧令我仰慕至极,至今记忆犹新。
开课了,早上学习鲁迅的散文诗《好的故事》,下午学习文言文《爱莲说》。课后,他结合自己的教学环节,进行了“落实语文要素 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设计解说。这两节课,他都是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进行设计的。从他的讲解中,我知道了语文要素的四个方面: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好的故事》重点讲述了他的资料设计。首先,告诉我们借助资料学习的目的:增长见识然后到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目的,把握意图和了解背景达到思维发展以提升的目的,发现暗示达到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目的,倾述表达打到语言建构与应用的目的。接着,他告诉我们,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教学任务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复合的。教学这一课时,他运用了三个材料。材料一做铺垫,触摸鲁迅当时的心态及感情落差。材料二,发现暗示,引发学生深度思维,自己读文寻找勾画体现写作背景的蛛丝马迹,感受作者身处绝境却生存希望的心情。材料三,视频材料,引用鲁迅的名言,凸显鲁迅的精神风貌,激活学生的表达愿望,从而达到全面落实单元的语文要素。
《爱莲说》的单元策略文化传承与理解,他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在诵读上着力渗透文言语感。
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读、大量读、有滋有味的读,多种形式的读,要求学生借助图画读出音韵、节奏、味道美,又采用读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积累诵读,熟读成诵。
2.在构思上着心,渗透思维方法。
研读文本,发现写作方法“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让学生根据思维本体君子的特点,感悟思维喻体莲花的特点。
3.在利益上着眼,渗透人格取向。
读练结合的理念,通过习题的精心设计,采用比较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君子形象。有结合三个材料,抓住周敦颐的语言,感悟作者的人格品性。
“为讨好上司而乱杀人,我坚决不干。”
“我确实喜欢端砚,但人格比端砚更值钱。”
“新政谋天下太平,是数百年来都不容易做的事。”
4.在传承上着志,渗透民族精神。
拓展鲁迅周恩来的名言,以家谱文化的形式进行精神传承。
通过学习,我觉得王老师的文化底蕴特别深厚,课堂教学语言丰富,名言警句出口成诵,行云流水。链接的材料多,教学目的明确,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高尚品格帮助特别大。
先观课,再结合教学设计讲解语文素养的具体落实,目标明确,讲解明晰,瞬间先让人开窍不少,真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