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股票投资
说一说你对竞争优势的理解

说一说你对竞争优势的理解

作者: 灵动猫猫 | 来源:发表于2019-04-28 23:59 被阅读0次

    作业一:说一下你对竞争优势的理解

    1.用户粘性/用户的潜在能力

    2.价格优势

    3.上下游的控制能力

    4.成本优势

    附加:

    企业内部的魅力,拥有吸引人才进入的能力

    先结合,《巴菲特的护城河》的内容写一下,大体和第三课的内容差不多

    简单说,护城河就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这种优势是一种长期的优势,能持续地帮企业创造价值,竞争对手很难模仿或超越;

    第二、这种优势可能来源于多个方面,它可能是先天的,比如企业凭借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形成的优势,或者所处的行业是朝阳产业;也可能是长期积累的,比如超大规模的运营网络;还可能是法律赋予的,比如专利权或者某种特许经营资质等等。

    实际上,护城河最基础的作用,是保护一个企业的安全。有护城河的企业遇到困境也更容易摆脱。比如可口可乐,它的强大品牌和分销渠道就是护城河。21世纪初,可口可乐推出了一款新饮料 C2,也就是零度可乐的前身。C2 饮料口感跟普通可乐没太大区别,但是热量少了一半。按理说,这款饮料比普通可乐更健康,但是市场不买账。因为当时消费者的偏好已经不再是碳酸饮料,而是水和果汁这样的非碳酸饮料了。可口可乐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他们迅速推出瓶装营养水,依靠可口可乐的品牌和渠道,摆脱了困境,渡过了这个难关。

    你看,护城河保护了企业,也就进一步保护了投资者。

    总有一些公司在初创阶段发展势头很猛,但是一夜之间跌落神坛,如果投资者盲目冲动,被这些公司的迅猛势头吸引,就可能在公司衰落时遭到极大的损失。但是有护城河的公司就不一样了,它们能长期保持比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即便是遇到股价波动,但是长期来看,投资者还是能获得比较好的回报,同时降低血本无归的风险。

    了解了护城河的概念和作用,到底什么样的竞争优势算是护城河呢?

    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来看看哪些不是护城河。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一些误解,把好产品、高市场份额、好的执行力和一个好的 CEO 认为是企业的护城河,但其实它们并不是,我们来一一分析。

    先来看好产品。通常情况下,如果一家企业只有好产品这一个竞争优势,就很容易吸引竞争对手进入市场,即便一开始收益高,慢慢也会减少,最后,企业享受的只能是短期超额收益,很难形成护城河。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推出了一款小型货车,刚上市的前几年内获得超额利润,但很快,大批竞争者进入市场,产品质量也都不错,结果导致行业整体利润下降。而克莱斯勒在这一领域并没有其他竞争优势,最后只好转移市场,放弃了小型货车及相关的配件业务。

    那么,高市场份额为什么也不是呢?因为高市场份额意味着有利可图,竞争对手必然会加入,而企业如果只有这一优势,就很容易受到竞争对手的挤压,不能保持长期的超额收益。比如,柯达胶卷曾经占据过全球三分之二的摄影产业市场份额,但因为没有建立或加固自己的护城河,只能在受到挑战后,将自己的市场份额拱手让出。

    此外,一些公司有很强的执行力,擅长调度和解决问题,这使它们比竞争对手能更轻松、更稳定地实现经营目标。这对于单纯比拼效率的行业来说,比如,计件工种,也许是个优势,但对于大多数的其他行业,如果仅仅有高效率而没有一套专有流程来保障,那竞争对手就很容易模仿或超越,不能成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而一个卓越的 CEO,或者一个卓越的管理团队,会让企业运行得更顺畅、更出色。特别是超级明星管理者,可能会让企业的价值暴涨几十倍。但在作者看来,大多数情况下,个体给大规模组织所带来的实际影响是有限的。管理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而且个人管理者还充满了不确定性,容易流动,而企业的护城河则需要长久保持。

    好,现在我们知道了,产品质量好、市场份额高、公司有超强的执行力或卓越的管理者,都不是企业的护城河,而只有那些能使企业长期保持高资本回报率的结构性竞争优势,才是要探讨的真正的护城河。

    第二部分

    接下来,我们就要介绍第二部分内容,如何识别真正的护城河?

    书中主要介绍了四种护城河,它们是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和成本优势。让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首先,来看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表现为某种技术或法定权利,像品牌、专利和法定许可都是主要的无形资产,它们是企业最有价值的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这几个因素:

    品牌溢价、专利、政府授权、

    通常情况下,一个好的品牌能给企业带来定价权,企业可以靠品牌来卖高价,用户也愿意为产品多花钱。或者,虽然品牌不能给企业带来定价权,但却能减少用户的搜索成本,让用户一想到这个品牌,就知道这个产品的质量和特点,从而愿意为品牌买单。那么,这个品牌就是企业的护城河,还是宽阔、坚固的护城河。比如,等级、净度、克拉数等基本指标都相同的钻石,蒂芙尼的价格可能要比其他品牌贵将近50%左右,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当然,蒂芙尼钻石毕竟是奢侈品。我们所熟知的拜耳牌阿司匹林药片,也是很好的例子。市场上,拜耳制药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跟其他品牌的阿司匹林在化学成分上完全相同,但拜耳的阿司匹林价格却是其他品牌的2倍。这种定价权,就是品牌溢价的力量。

    我们再来看专利。我们知道,专利是受法律保护的特权,能在一段时间内禁止竞争对手生产销售你的产品,从而形成了一定时间内的竞争优势。如果一个企业具有持续创新的能力,能够持续获得专利权,那这个企业就能形成可持久的竞争优势。比如,3M公司,是世界著名的产品多元化的跨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砂纸、胶带、手机、笔记本电脑、汽车等等,简直是五花八门、品类繁多。同时,3M还不断推出新的专利产品,已经在几百种产品上拥有上千项专利。这些专利就是3M的护城河。

    再来看法定许可。企业申请法定许可,通常需要有一定的资质,而且需要由政府监管部门审批,程序相当繁琐,但一旦获批,企业就相当于有了从事某种特定业务的垄断优势,这就形成了宽阔的护城河。拿美国的债券信用评级机构来说。在美国,要取得对发行的债券进行信用评级的资格,就必须获得一个认证,叫作“美国特许统计评级机构”。企业要想进入这个领域,就必须经过一个特别长的官方审批过程,而一旦获批,得到的利润就会相当丰厚。比如美国著名的债券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在获得了评级资格以后,它的“投资者服务”业务,利润率超过50%,而资本回报率达到了150%。

    以上就是无形资产形成的护城河,分别介绍了品牌溢价、专利、政府授权这几个主要因素。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种能形成护城河的优势:转换成本。

    这是对于用户来说的,用户的转换成本越高,企业的护城河就越宽。一个人本来一直用苹果手机,现在改用小米手机了,看上去省了钱,却可能增加了很多麻烦。比如,两个手机之间需要导通讯录;有些软件只有苹果系统有,而小米采用的安卓系统则没有;等等。这就出现了转换成本。转换成本不仅包括经济成本,还包括时间、便利性等其他成本。如果用户的转换成本较高,就意味着企业形成了护城河。在不同行业,转换成本是不一样的。对于日常消费品,比如牙膏、服装等,转换成本就比较低,客户从高露洁换成佳洁士简直太容易了,基本上没什么成本,这就没办法形成竞争优势。但是在银行、软件业,客户的转换成本就高多了,因此能形成宽阔的护城河。

    拿银行账户来说,你可能也有体会,我们在一家银行开户,用这个账户领工资、交水电煤气费等,很容易就形成习惯和依赖,一般不会因为另一家银行降低开户手续费,或者其他一些小优惠就去频繁更换账户,因为这样做的成本实在太高了。一方面,换账户需要花时间,你总得去原来的银行办理销户手续吧,而到新的银行开账户也需要花时间,还需要填一大堆表格;另一方面,还可能面临转换的风险,如果出现什么差池,我们的工资就不知道发到哪去了。所以,很多人不会选择在多个银行开设账户,也不会在不同的银行之间频繁更换账户,这就使得银行业的利润率长期保持稳定。在美国,银行业的平均资本收益率是15%,已经很高了。所以说,用户巨大的转换成本,使银行业拥有了护城河。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种竞争优势:网络效应。

    对个人来说,认识的人越多,能形成的互惠关系网也就越大,个人的社会价值也在不断增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同样如此。如果一个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价值,会随着用户的增加而增加,那这个企业就可以受益于网络效应。像互联网、信用卡和一些金融产品交易所,就是典型的例子。作者认为,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的企业更容易形成垄断,所以,网络效应能让企业获得强大的竞争优势。而且庞大的网络效应通常需要经营多年才能形成,一家企业一旦形成网络效应,竞争对手往往很难超越。

    拿微软来说,几乎大多数单位和个人都在使用微软开发的Office和Windows系统,而word和excel已经成为全球用户的通用工具,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大家都在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竞争对手能很快推出一款文字处理软件或者表格软件,价格便宜一半,便捷程度提高5倍,也很难赢得市场。毕竟,你发给别人的word文档,也希望能在对方的电脑上顺利打开,而不希望给信息沟通造成障碍。

    由此可见,一般情况下,在以信息类共享或者是联系用户为基础的业务中,网络效应形成的护城河会更常见。因为在这类业务中,一个人使用产品并不会影响其他人使用,大家可以同时使用同一个产品。比如,我今天开车,你就不能同时开这辆车,而我用微信,并不影响你用。事实上,微信现在有10亿用户,同一时间可能有几亿人在同时登录,但大家互不影响。因此,网络效应的意义就在于,越多的人使用这些网络,它们的价值也就越大。

    接下来,我们来看最后一个优势:成本优势。

    这很好理解,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就是企业的护城河。特别是在某些行业,用户通常是谁的价格低就买谁的,这时候企业的成本优势就特别突出了。

    那么,如何识别有成本优势的行业?作者给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判断产品是否可以被替代。比如,波音737和空客A320都是复杂的飞机产品,但在大多数客户眼里,它们几乎没有什么差别,都具有相同的功能、结构、飞行距离和载客数量,因此完全可以相互替代,这时候,价格就成了唯一的优势,谁给的优惠多,就买谁的。

    对企业来说,低成本的优势可能来源于多种因素,比如地理位置的优势和资源的优势,这里我们重点要介绍的是规模形成的成本优势。作者认为,规模优势创造的护城河是最长久的,企业规模越大,竞争优势就越大。但这里最关键的,并不是企业的绝对规模,而是跟竞争对手相比的相对规模。只要相对规模比竞争对手大,比如,比竞争对手拥有更强大的运营网络,或者在市场的某个领域能超过竞争对手,那么,就算它是一个非常小的企业,也能拥有一条坚固的护城河。

    比如,美国有一家达登餐厅公司,开了多家海鲜餐厅。虽然在业内,达登餐厅的规模并不是市场最大的,但是它有一个超越竞争对手的优势,就是拥有庞大的配送网络,能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为北美大陆650家餐厅供应新鲜的海产品,这就形成了竞争对手无法跨越的护城河。

    再比如,美国有一家固瑞克公司,很小,名不见经传,主要就生产两种高端的工业泵,但它的资本回报率竟然高达40%。因为生产泵的企业不少,但整个高端工业泵的市场盘子却没有多大,对资金雄厚的大企业来说根本没什么吸引力,即便有竞争者加入,每个参与者也分不了多少,所以,固瑞克公司在这个领域几乎是微型垄断企业,这种竞争优势就形成了企业的护城河。

    这就是今天介绍的第二个方面,如何识别护城河。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和成本优势等都可以形成企业的护城河。如果拥有了其中之一,并具有持续性,就可以判断这家企业不但拥有护城河,还是宽阔的护城河。

    第三部分

    当然,企业有了护城河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可能遭受侵蚀,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第三个方面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判断企业的护城河遭到了侵蚀。简单来说,如果你发现一个以前可以经常提价的企业,开始在客户面前示弱了,也就是说,客户不再买账了,那就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这家公司的竞争优势极可能出现了弱化,它的护城河受到了侵蚀。

    比如,2006年底,晨星公司的分析师发现,销售数据库软件的甲骨文公司开始一反常态,不再提高软件维护的承包费了。通常情况下,软件公司为大规模企业提供大型软件,可以收取较高的维护承包费,还会每年保持小幅抬价。而对于这些大企业来说,也愿意由提供原软件的供应商进行后期维护服务,毕竟,他们最熟悉软件代码,也最了解最新版本和性能,所以,虽然会不满软件公司总抬价,也还是会掏钱。但是现在,有个别第三方公司能够提供专门的软件维护服务,已经初具市场规模,收费还不高,客户就没必要进行软件版本的升级了,直接找第三方来进行维护就好了。这就必然影响到甲骨文的盈利能力,它的护城河受到了侵蚀。

    那么,有哪些因素会侵蚀护城河呢?书中主要为我们列举了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个因素是技术变革。一个行业里,一旦有别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推出一种新产品,而且物美价廉,那就有可能意味着,那些曾经拥有护城河的企业,它们的竞争优势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消失。就像刚才提到的甲骨文公司,就是第三方公司的技术优势形成了气候,使自身的护城河受到了侵蚀。我们再来举个长途电话的例子。在互联网出现之前,长途电话业务曾经无限风光,几乎在几十年里垄断了远距离通话业务,但是互联网的出现,颠覆了长途电话业务的优势。特别是今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通话联系,就像微信的语音通话功能,不但可以快捷通话,还是免费的,这让曾经收费昂贵的长途电话运营商,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曾经牢不可破的护城河受到了严重的侵蚀。

    侵蚀护城河的第二个因素,就是行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给企业护城河带来的破坏,通常是永久性的。有的时候,这种变化会表现为原本分散的客户出现了集中效应。比如,沃尔玛等大型连锁零售商的出现,给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和实惠,导致客户群体集中,从而形成了买方市场。这对消费者来说肯定是有益的,但是这样的结果,却导致了消费品生产商的运营机制出现恶化,而且这种恶化还是不可逆转的,从而导致这些生产商丧失了产品的定价权。

    还有的时候,一些竞争对手不以赚钱为目的,比如,一些企业可能会为了政治目的或社会目的,降低价格、牺牲利润。单个企业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整个行业产生变革。举个例子,美国的飞机发动机行业,在多年以前一直由三家公司所操纵,按照行业惯例,这些公司卖发动机的时候,给的是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那怎么盈利呢?靠的是长期收服务费。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三家公司中的劳斯莱斯公司遭遇财务危机,迫切需要政府的帮助,于是,劳斯莱斯决定同时降低发动机的售价和服务费。虽然这种做法确实帮助劳斯莱斯实现了盈利,但它却打破了行业惯例,损害了另两家公司的利润,也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利益。

    第三个因素是破坏性增长。说到破坏性增长,我们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著名管理学大师克里斯坦森提出的“破坏性增长战略”。克里斯坦森认为,小企业可以通过低成本、功能简单的产品占领低端市场,从而在大企业不屑竞争的领域寻找壮大的机会。但这本书里所说的破坏性增长,指的不是小企业,而是大企业,就是说一些企业在发展壮大后,容易冒进,向其他没有护城河的领域盲目进军,结果可能增长越快,对自己的竞争优势破坏就越大。

    拿微软来说,它的竞争优势主要在核心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领域,这为它打造了宽阔的护城河。但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微软却向其他领域扩展,而在这些领域它并没有护城河,结果大多以亏损而告终。举两个典型例子:微软曾经开发了一套系列儿童玩具,结果失败;上个世纪90年代末,微软还投资了30亿美元到欧洲几家有线电视公司,结果也是白白扔了钱。事实上,微软在这两个领域毫无竞争优势,这使得它原本高额的资本收益受到了影响。但微软毕竟财大气粗,盈利能力非常高,所以这样的投资失败并没有拖累它的整体盈利,而别的公司就不一定有这样的好运气了。所以,在作者看来,与其贸然进入没有竞争优势的陌生领域,还不如以股利的形式,把剩余资金返还给股东,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做法。

    这就是我们要介绍的第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企业的护城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受到侵蚀。如果客户不买账,就意味着企业的护城河受到了侵蚀,这种侵蚀可能来源于技术变革、行业结构的重大变化或者向没有优势的领域扩张等。这就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密切关注被投资企业的竞争态势,盯紧护城河遭到侵蚀的种种迹象。如果能尽早发现某种衰退信号而采取适当措施,就可能减少损失,提高投资收益。

    总结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所介绍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护城河是企业的一种结构性竞争优势,它能使企业长期保持高资本回报率,避免竞争对手进行模仿或复制。它可以保护企业的安全,帮助企业迅速摆脱困境,也可以帮助投资者增强自律、减少损失。一直以来,我们可能把好产品、高市场份额、好的执行力和好的管理者看作是企业的护城河,但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

    第二,识别真正的护城河其实比较难。作者认为,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和成本优势等都可以形成企业的护城河。如果拥有了其中之一,而且确定这种竞争优势具有持续性,就可以判断这家企业拥有了护城河。

    第三,找到了有护城河的企业,也不能高枕无忧,因为企业的护城河可能会受到侵蚀,如果客户不买账,就是信号。能够侵蚀护城河的因素主要有技术变革、行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向不熟悉的领域扩张等。这就需要我们能尽早发现某种衰退信号,从而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损失,提高收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一说你对竞争优势的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zs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