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发非花
今天这篇文章,是Ray老师在BM第五期写作训练营做的关于干货文写作的分享,个人觉得非常不错。好东西是要分享的。现在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以下是Ray老师的原话。
我来说下我的理解 :什么是干货文?
定义:干货,原本是指经由风干或晒干后的食材。现今泛指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不含水分的经验和方法。我来说下我的观点 ,干货文特点:
1.即学即用,实操性强
针对某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时,它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技巧和知识,具有耗时短、能速成的特征。比如“如何三招搞定管理员工问题?”“如何利用30分钟高效阅读一本书”,再比如:
我想组装一台游戏向的电脑,他只需阅读相应的干货文,知道哪些配件的性价比高、兼容性好即可,根本无需懂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等专业知识。
所以干货的特点之一是,即学即用,用完即走。
2.逻辑推导性强,重视思考的过程
当我写一篇干货文的本身,就是一个思考问题的过程,比如我写:如何进行碎片化时间管理这个选题,那必定是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深度思考,首先你要理解什么是碎片化时间管理;
其次,你要明白为什么要进行碎片化时间管理;
最后,你要了解如何进行碎片化时间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去锻炼你的逻辑推导,因为只有一个逻辑环节有问题,整个文章就有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思考的过程。
3. 普适性强,容易实践
我经常会在知乎上看到一些“如何在一年白手起家赚到100万”这样的故事,很多人看了之后会说这是骗子瞎掰的,说我试了根本不管用。
当然肯定是有夸张的成分,因为适合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
我们说的干货文一定是能符合“普适性强,容易实践”这个特点的,也就是说你讲的方法一定是适合大部分人来实践的,而不是你一个人觉得有用就推而广之,要考虑到大部分人的基础,就像马云说:我对钱完全没兴趣。
他有资格说这个话,但是大部分人完全没有,因为基础不一样,干货文也是这样的。
所以干货文的第三个特点是普适性要强,这事你可以做但是大部分办不到,其实也就没有必要说出来了。.
为什么要写干货文?
什么要写干货文其实很好理解,原因有很多,在这和你分享几个我的理解:
1. 实用主义:就是你的内容要对读者有作用,如果只是情感宣泄,看完了就完了这就没有达到“帮读者解决问题的”效果
2. 以目标为导向:也就是我们的干货文一定要达到一个完成目标的效果,比如我接下来分享的文章,其实讲的就是关于如何搞定拖延症的方法
干货虽然干 ,但是真的管用 。所以我还是很支持写干货文的,就像有的男生,长的不怎么好看 ,关键是人好用啊!
如何写好干货文?
为什么要写干货文其实很好理解,原因有很多,在这和你分享几个我的理解:
1.提出痛点:就是你的内容首先提出一个大家普遍有感受的痛点,比如想减肥、想升职加薪、想管理好时间、想做好时间管理,比如下面的描述就是关于时间管理的痛点说明:
在当今的职场和生活中,有不少人喜欢拿“忙”这个状态来安慰自己的不自信与拖延症,就好像自己一直在忙在做事,就是一种别样的成功。
前段时间,朋友圈里被高强度的“996”工作制度刷屏了,很多职场朋友纷纷表示,自己早已不是996这么简单了,甚至有些已经超过“7*24”的工作状态,一周忙下来晕晕乎乎,还不知道自己的收获在哪?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加上长时段的工作状态,很容易让人陷入一种“虚假繁忙”的既视感,而这个时间和过程里,大多数人只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工作而疲于奔波陷于忙碌。
这个描述中,你会发现确实很多人感受非常深刻,也就是我们说的提出问题,为下面的分析问题做铺垫。
2.分析问题:干货文之所以能打动人,不是在于感情真挚,而是在于理性动人,你说的问题能鞭辟入里,你分析的道理能有理有据,这才是一个干货文的标配,比如关于时间管理,我写到:
李笑来在新东方做英语老师的时候,他发现很多学生会陷入一种“虚假勤奋”状态。
为什么呢?
根源在于他们对时间压力的感受出了问题,他们总觉得没时间,内心恐慌,为了逃避这样的恐慌,他们会花大量精力琢磨快速成功的方法,结果就是治标不治本陷入这样的虚假勤奋之中。
析问题+提供案例证明,这才是一个分析的标配动作。
3. 解决问题:干货最终的目标无非是帮读者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之前一直说的“提出——分析—解决”的全部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记得之前的原则,也就是可操作性要强,而不是你自己觉得ok,而别人无法实操的方法。
比如我的写的方法,都是非常容易实操的:
① 将大目标化整为零逐步细化
② 及时做准备,屏蔽诱惑专心工作
③ 没有什么事值得你去逗留停顿
④ 给与自己及时的正向激励和反馈
来做个复盘:提出痛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实用性的干货文写法。最后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你能不能用干货文的写作方式解决一个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以上就是Ray老师在写作营关于干货文写作的分享,看完以后,你有哪些启发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