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与经典诵读
作者:薛瑞萍;豆妈补充。
母语是什么?关于母语的所谓工具说、人文说,其实都是对母语感、完整感的扼杀与宰割。母语决不是外在于人的工具,母语是最初、最深的人本身。从母亲受孕的一刻起,从人还是受精卵的时候起,人就在母腹——包括母亲的睡里梦里,无一刻间断地吸纳、饮食着母亲用母语说话或用母语思维时身心的震颤和律动。
出生伊始,对于听到的语言,人自然完全不懂,但那声音、那节奏,人却是极熟悉、极温暖——是伴随其长育成形,彻底融入骨骼血肉的。这种包孕懂得又超越懂得的温暖、熟悉、一体感,是人学会说话的前提,也是一团混沌的赤肉成为社会人的前提。
这里的母语,主要指口语层面的日常语言。
再说文言文。往昔通才、大家,无不具有深厚的旧学功底。鲁迅、胡适、季羡林自不必说,就是苏步青、华罗庚、杨振宁、林徽因……他们的古典文学修养也是众所皆知。
一个人的母语水准,往往决定了其创造力、思维力、感情力(情感体验能力、表达能力)所能达到的境界。社会科学也好,自然科学也好,人在具体学科取得的这项那项成就,好比硕果累累的桃树、梨树、苹果树,而要长成大树,先要有饱满的种子、肥沃的土壤。
就个人素质而言,种子是天赋,土壤就是母语能力的积淀。你怎能期待在半尺厚的薄地上长出草以外的东西?所以梅尔·列文在《破茧而出》里指出:四年级之前,即母语学好之前绝对不要学习外语。
个人以为:过早过深的数学教学、科学教育也是在揠苗助长、涸泽而渔。一时一段的成绩,不过是一岁一枯荣的花花草草。想有大树,先有丰厚的肥壤。要有肥壤,先有教育者基于智慧和责任感的耐心、静气和定力。
这是无数人的经验:背过的白话课文,“考了忘了”,能在记忆中长久留存的,百里无一。古文呢:一旦背下,大多铭刻在心;一旦上道,决定车轻路熟,越背越顺。这是为什么呢?
剔掉陈腐说教、老调呻吟,值得孩子诵读的文言经典其实不多。穿越千百年光阴的阻隔,终于来孩子的面前——它们至少经历过两次至为严酷的选择或寻找。
第一次:在个人写作阶段,作者经历 “两句三年得,一语双泪流”的苦琢苦磨,终于赋予胸中不得不发的郁积以称心如意的形式——即便文不加点、一挥而就,那也是厚积薄发式的井喷。
这种终于实现的文与心的契合,有意思层面的,更有声音层面的——就像一首歌,同时拥有了好词好曲。第二次:在社会接受阶段,一篇文章让世世代代的同胞感觉“心有戚戚”了。这种居然实现的一与众的契合,有意思层面的,更有声音层面的——就像一首歌,同时唱出了每个人的心事。不是大合唱,而是“每个人”的心声。不同的人听到感觉是不同的。而这“不同”,又是人性之“大同”在具体生命的具体呈现,譬同一派春光,驻桃放为粉红,着梨绽为雪白。
何况文言经典都是高度简洁凝练的!想通这些,就很容易解释:何以我们背诵现代诗文,较难做到一字不易,然而背诵《三峡》《与朱元思书》则极难出现丢字误字呢?那是因为:在真正的经典那里,每一个字、每一音都是“非如此不可”的!
文字、声音的非如此不可,其实就是充满宇宙和生命的大道或真理在思想与情感——表达方式上的落实。道与道都是相通的,诵读精准、凝练、真挚、动人的文言经典,自然能够培养通透、敏锐、优雅、润泽的思维品质。更不要说背诵经典能够蓄养耐心、静气和定力——而这些,乃是智慧的特征。
中国人读诵文言文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了,而我们诵读白话文的历史只有一百来年。我总怀疑,在中国人潜意识的深处,也藏着对于文言文的集体记忆。
如果文言文不是外星人从外部灌给先人的外来物,如果文言文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自然生长成熟起来的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显现,你就必须承认:中国人对于文言文的喜悦也是前世注定了的血液的记忆。绝对地说,文言是中国的文言;相对地说,中国是文言的中国。
当然,比起口语,这种记忆是后起的、弱势的——因为它更高级,因为多数胎儿不会“听到”母亲的吟哦。所以,如果希望他们有较高的古文修养——较深的母语水准,首先就需置他们于宽松的环境中,没有压力地听闻、读诵古诗文。这是唤醒记忆、激活潜能的最好方法,这也是对铃木镇一倡导的母语学习机制的回归。
树人好比树木。就植物而言,接地气,方能长大树;就人而言, 承祖荫,方能成大才。母语不精不通而先求其他,或许也能成为一门一径的专门家,但其成长难求全面通泰。
母语与经典诵读豆妈补充:如果在孩子需要培养对古文的语感、爱好的时候,您觉得不需要那么辛苦,只要孩子快乐就好,那您怎能指望孩子在今后对古文填鸭式的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如果在孩子需要接受正确价值观的时候,您觉得可以慢一点,以后树大自然直,那么您怎能在孩子长大后迷失生活方向的时候哀婉叹息?所以,根是要从小就扶正,就给予足够的营养的。
阅读经典,可以让家长平心静气,更能让孩子在无压力的诵读中形成对古文的爱好,在朦胧中习得正确的价值观。这样的孩子即使以后成不了大家,但至少不会误入歧途。
很多家长在学前,忙着借下学期的课本,要给孩子提前学起来。其实以后高层次的考试,考的是孩子的能力。孩子如果在小学阶段不能培养出学习的能力,及时暂时走在了前面,也不会永远领先,因为家长不可能一直帮助孩子提前学习一切知识。
树要长大,靠的是粗大密实的根须,不断从地下吸取养分。孩子要从哪里吸取养分呢?我觉得无压力的诵读经典,可以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吸取更多的能量。这才是我们寒假最应该做的事。
说起快乐,其实每天定时定量的诵读,这样有节律的学习生活,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知道这个时间全家人都是在一起的,又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有了充分的信任和好的习惯,孩子的学习也是水到渠成。而且这样的孩子因为对生活的节律有了把握,所以他们的内心也是快乐的。
=======育心经典用137累积法,可以让孩子在记忆能力、识字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能力、行为习惯、道德修养等方面全面发展;每天只花30分钟轻松培养一个德才兼备的孩子!如果您家有孩子,或者您亲戚朋友家有孩子,请加河南牛妈辉光老师QQ为好友:158525739,微信号:18637068033,一起探讨经典育儿话题。
母语与经典诵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