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躺在床上看完这本的,看到最后扎克拜妈妈唱歌那里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赶紧又去找了羊道系列的其他两本,放进kindle里才算放心。
这套书是讲述作者李娟和哈萨克民族的一家人一起生活的故事,这本呢则是从一个牧场途经一个牧场最终到达另一个牧场的故事。
这本书真的很容易读,文字不经雕饰,信手拈来的一个比喻却能让你惊为天人。印象最深的场景有两处。一是在转场那里,李娟带一个女人去上厕所,看见一朵云跌落在地上,往前快跑数百步,就能走进云里。还有就是在第二段很艰难的路程中,在疾风苦雨后途径山顶,在那里晾衣服烧茶喝,那种天大地大的辽阔。现在合上书我什么句子也背不下,但是当时跟着她的文字去想象,是一种无与伦比的震撼。
书里没有什么人生哲学大道理,李娟是一个旁观者,从“先进”的汉族的生活方式里跌落,她没有带着浓重的优越感,没有觉得这里落后,甚至是有些笨拙的想要努力的融入。她的文字就是一种冷静的呈现,尽可能的保留那段生活的原貌,她不粉饰也不抱怨,只是怀着一种最真诚最质朴的感情记录。
高中地理课的时候学到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听起来充满着田园牧歌式的浪漫和诗意,实际的情况却恶劣的多。转场的过程并不像去郊游那样轻松,除了要带上全家的东西,家也是要带上的,还有很多的羊,还要应对极端的天气。
我很喜欢她写旅途的艰难,是一种事实上的艰难。身体经受风雨的磋磨,吃的是最简单的黑茶和硬邦邦的烤馕,干的却是繁重的体力活。这种艰难让我觉得很自在,可能是因为承受这些的不是我的缘故。而我的艰难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现代人的焦虑,终日萦绕心中难以排解,可能会因为一时物欲得到满足而欢喜,转眼又会有更进一步的想要贴上前来。
最让我感动的是游牧民族在游牧这一过程中的坚忍和从容。
仔细回想了一下,整本书里都没有提到牧民一家会在担心什么,他们不管在顺境逆境,永远是端庄而有尊严的。唯一露出破绽的应该就是我一开始提到的扎克拜妈妈的歌声了吧,其实在那段危机四伏的道路上妈妈也是提心吊胆的,但是没有表现出来,牧民们就像羊一样低沉而隐忍。李娟在书里写到自己的懦弱,在我看来完全不是,如果我去的话会比她担心的更多。是由于参照物的不同,跟扎克拜妈妈一家的淡定从容相比,李娟的“正常”的担心,就显得非常的大惊小怪了。
牧民对生活就是这样的顺从和感激。两次转场都提到了牧民一家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甚至不惜为此挨冻,李娟一开始是很不理解的,直到后来她在慢慢体会到了搬家就像是节日一样,只有盛装华服,才是对这一路艰辛最好的回应吧,这种艰辛就好像一种修行,牧人们也用自己的郑重其事,为迁徙安置了离开和到达的意义。
今天的流水账用了在红色的小小语法书上看到的小技巧哦,看的时候觉得这也太简单了吧谁不会呀,等到用的时候才感觉到自己的浅薄呜呜呜,我睡前要再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