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绚丽的拍摄手法,没有精彩的剪辑,只是一部摄像机,每隔七年拍一次,从7岁开始到最近一部的56岁,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十几个英国孩童的部分生命轨迹。要看完目前共8部的这个纪录片,需要耐心,因为它几乎只有谈话。如果没有这种耐心,直接看第8部也可,每一部都有对前一部的简略介绍。
导演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初衷是想证明英国存在已经固化的阶级,纪录片可能证明了这一点,但本文对此不作讨论。我想聊聊看完纪录片最大的感受: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无论身处哪个阶层。
纪录片一共有14位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轨迹。在旁观者看,他们有的幸福,有的不幸,但这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
说说让我体悟最深的几位。
Tony是一个让很多观看这部纪录片的人相当喜欢的人,他出身底层,但积极乐观。更值得肯定的是他很早就有自己的目标,并用行动去实现它。我们不说这个目标是否足够“伟大”。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目标,而不受外界评判。7岁想要当骑士,14岁再见到他,他已经成为学徒。也拥有了一段和自己的偶像共同竞技的骄傲回忆。
无法继续骑师的梦想,他改道去实现想要做出租车司机的目标,为此他骑摩托车四处熟悉伦敦的道路。执着当然是一种可贵的品质,适时放弃却也是一种智慧。
![](https://img.haomeiwen.com/i5540218/7511e2106dedf57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540218/9d200d47d1c1312c.jpg)
Tony对生活一直有自己的认知,也在实践他的认知。到目前为止,他的人生态度一直很积极,后来拥有家庭,也自己养马。虽然我不能理解他后来对于出轨过于坦然的态度,但得说tony对自己的生活十分负责。
看到7岁时蹦蹦跳跳的Neil,你恐怕很难后来四处漂泊流浪的他。在考取牛津大学失败后,他似乎就开始了自我放逐,在纪录片没有记录的几年中,我们不知道Neil还经历了什么,导致了他从阿伯丁大学退学并开始流浪。但从他后来的自述,或许也可以推测一二。
![](https://img.haomeiwen.com/i5540218/5d30f75637856226.jpg)
Neil后来的处境可能是个人心理、家庭、环境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如果我做我想做的事,我仍然会设定很高的标准”这个肯定是原因之一,他自己也承认这“可能好高骛远”。在没有完成这个设定的很高的标准时,能不能适时调整自己十分重要。我想Neil并没有能顺利调整自己,而是陷入了困境,进入了迷茫。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没能达成和解,在这个重要的时刻也没有人出现为他做出引导。
幸好在另一位纪录片主角Bruce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他也慢慢走出迷失,开始实践理想,当上了地方议员。虽然还要领取救助金,但好歹生活不再那么消极。
作为精英阶层的代表,John一直很有想法,但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下面的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5540218/b51303073911edda.jpg)
让人羡慕的人生里也不是没有付出。在后来得知John其实9岁失去了父亲,靠母亲工作维持生活,靠奖学金读牛津大学,这也更值得我们去审视不是吗?
不同的阶级导致了不同的眼界,也给生活带来了不同的天花板,但是这些好像都不是我们不对自己生活负责的理由。14个主角,14中人生轨迹,有人生活的容易,有人生活的困难,有的人阶层高些,有的人阶层低些,对自己选择负责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我也只有平凡的人生,也希望自己能对自己负责。共勉之。
2017年4月22日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