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中国第一部通史,史记内容包容万千,是总结自汉武帝以前的历史和社会成就。作者司马迁考察各类史料,并且实地考察。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撰写的一本著作。史记记述的事迹比较真实,可以便于自己学习。
史记的结构,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等一百三十篇。本纪主要讲述帝王生平和政绩,世家记述诸侯兴衰事迹,列传讲述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
史记是儒家史传著作,书中观点主要宣扬儒家治国思想。故书中有部分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出于宣扬儒家治国思想的目的,史记在史料方面有所取舍,导致书写的历史同真实的情况有所差距。阅读之时,需要注意太史公的立场。
史记第一篇写五帝本纪,这段事迹比较少,太史公为了宣扬儒家学说,就把五帝描绘的非常的美好,人物英明神武,毫无缺点。五帝的治国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诗圣杜甫曾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之言。史记把五帝描绘的那么好,但却缺乏事实证据,导致今天对五帝的事迹质疑之声非常的大。
本纪首先是讲述黄帝的来历,通过叙述黄帝的出生、成长经历,来驳斥当时社会上人物五帝不存在的观点。其次讲述黄帝时代面临的问题,当时统治者神农氏式微,无法有效统治天下。导致天下兵灾不断。在这个情况下,黄帝开始训练士兵,征讨天下,开始了逐鹿天下。取得诸侯的信任和朝服。天下大乱之际,往往诞生得到抓住机会的大英雄。同现代电视剧一样,有正面人物,及有反面人物,这个人物就是炎帝。炎帝也看到了这点,但炎帝夺取天下的方法是征伐其他诸侯。炎帝的方法导致其他诸侯团结在黄帝周边,惟黄帝马首是瞻。最终黄帝在其他诸侯的帮助下,三次征伐炎帝,最终炎帝屈服于黄帝。炎黄合成一体,构成了今天炎黄子孙的来源。黄帝取得最终的胜利。其后,就是征伐不服的蚩尤。在逐鹿两者大战。黄帝在风伯、雨师等帮助下,最终取得胜利。取得胜利的黄帝并没有停下来,依然在征伐他方。想最终取得天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看到这里,想起最近火热的电影《战狼2》,战狼2的起因也是国家崩坏,群雄崛起。大家各使其能,谋夺掌控天下。且不论这个思想是不是正确,方法首先就有问题。他们的方法大抵是炎帝的方法,征伐其他人,收取他人的物质,借此发展自己。故事中的人还其他借用细菌武器等反人类来实现自己的野心。通过武力夺取天下,也是要讲究方法的。一味的暴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日本侵华日军当年犯下的累累罪行也是企图通过武力实现统治。但最终结果显而易见。与之先对的是,黄帝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中国大地上重出不穷,后俩的各个王朝都是通过这个方法建立的。内修武备,外伐暴虐。过去是封建社会,士族阶层的支持以及团结普通民众,最终取得天下大位。儒家常常说仁者无敌估计说的就是这个。但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一定是天下大乱,如果和平时代,不可做此设想。天下大乱,民众居无定所,士族朝不保夕。社会中关键的两个阶层都在寻求存活的方法之道,很容易可以发现,最后统治天下的,一定是能够融合士族和民众力量的人。他们崛起的道路跟黄帝的可能过程迥然有别,但是核心都是一样的。
马上可以得天下,但马上难治天下。贾谊过秦论中说秦亡就亡在国家治理手段没有根据外部环境而改别,导致政治跟不上变化。黄帝取得天下后,也一样要治理天下。儒家治理理念就体现在这里,后代儒家吹捧的礼治就发端于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