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走在路上,随处听到的都是在说做核酸检测的家长和孩子们。疫情防控一个多月的停课,终于可以结束,中小学和幼儿园要在周一复课了。
备受折磨的家长们,带着即将解脱的喜悦,每天的网课和一日三餐,实在考验耐心。
我突然觉得其实疫情也对目前的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可能。
也听到许多老师讲,网课与现场教学不同,没有办法看到学生的即时反应,没有激情。这一点我颇有同感。我备课一般只备好确定的主题内容,但用怎样的语言表达等细节则受当下的现场而调整,主要是和听者要有在一起的感觉。
还听到朋友的孩子讲,上网课,很多内容没听懂,老师就讲过去了。
确实,如果疫情这么持续,对于师生来说有很多不便,而且如果未来的社会发展,病毒是我们不可避开的敌人,那在现有技术资源下,我们是否可以调整现有的学校形式?
我顺着自己的脑洞,做了个大胆设想:不再大规模设置学校,而以云学校为主,同样的教材,全国统一录制教学视频。这样目前,教学资源的不均衡问题也解决了。然后,现有的老师们,有资质的由所居住地的教育局统一管理,根据其所在的乡镇/街道、社区调配,做线下的针对性辅导、答疑解惑等具体工作,也包括组织班级活动等等。如此,“双减”也就不再是困扰社会的难题。因为写作业而家庭大战的情形大概也会成为历史的趣谈了。天价学区房、为了孩子上学租房迁徙等社会现象也将成为历史,老师的焦虑有效缓解,个性化的学生生存变得更容易,边缘儿童及家长终于不用再为了能有学上而痛苦挣扎。人民的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必将大幅提高。
既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咨询,又顾及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从大规模的学校教育走向小班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也许是更符合未来的趋势?
后工业文明时代,变迁什么时候会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