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等一等,给车倒一下。”一个背有些微驼的老人站在一辆货车的车尾,焦急地重复着这句话。
正好上学时段,来来往往的电瓶车特别多,都在人行道上来回穿梭,拥挤了整条路段。这辆货车需要进入一个施工场地,在门口处需要往后倒退一截,摆点方向才能顺利进入。于是,一直亮着倒退的指示红灯,也按着喇叭警示,但所有人都像没听见没看见一般,照常行驶。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即便老人的再三劝阻,人流还是没有停下的意思,老人顾左又要顾右,拦阻着两头的人。我前面的人都骑着车挤过去了,我毫不犹豫停了下来,于是我后面的人也就停了,老人看我这边停了,赶紧跑到对面张开手臂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人流,大喊着“倒,倒……”,很快,车子顺利摆尾进入了施工场地,人流也恢复正常。在我停下的时候,我默数时间,整个过程不过十秒,但仅仅这十秒的时间,老人却用了一两分钟来劝阻。那些急匆匆的人们,真的是赶这十秒的时间吗?不过,是失去了耐心罢了!前面的人都过去了,岂多我一个?他倒他的,我走我的,难道敢撞我不成?我一下就过去了,等我过去再倒就是?种种想法,让更多的人不能停下脚步,只能任凭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拖延更长的时间。
生活中这样的秩序感,很多时候是缺失的,比如马路上抢黄灯,导致车祸的事件屡见不鲜;比如上车争抢座位,也成了很有成就感的事;比如商家促销活动,限量领取礼品前的拥挤场面……不能等待,不能礼让,不顾规则,不懂尊重,这些的无视,换来的究竟又能是什么呢?
我想每个妈妈都会遭遇孩子这样的问题:“妈妈,为什么我们要排队?那个叔叔可以不排?”;“为什么现在路上没有车,我们也要等红灯?”;“为什么我上车要买票,那个比我还高一点的哥哥不用买?”……诸如此类,我们往往的回答是:“别管别人,我们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此,孩子的心理还是不平衡的吧!是不是可以这样告诉他们:“排队是为了遵守公共秩序,维护本应该遵守的规则,这也是文明的体现。”;“不闯红灯是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负责,即使没有车,也要养成这样等待的习惯。”;“你的身高到了买票的标准,就应该买票,这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或许我们不能完全让孩子去理解这个社会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我们可以在孩子的心中种下“规则”的影子,让他懂得什么是“秩序感”,懂得这样做的必要性。要让孩子确信规则有它的道理,也相信自己这样做是对的,让规则内化成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我想在慢慢的成长过程中,他的心中自有衡量的标准。
成人世界里,忘记了太多,十秒等待的背后,是我们都在不自觉的“社会化”。其实,只需要一点点耐心,短短十秒,真的不耽误任何事。你要相信,你的等待是值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