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的慈悲之处在于他总能看到小人物的卑微和悲伤。哪怕他再不喜欢贾环,不喜欢赵姨娘,他也没有将这两个人脸谱化,而是让我们看到他们性格的成因。
贾环是天生的恶魔吗?或者说真的有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冷血杀手?是天生反社会的?
我不太相信。可能“人之初,性本善”并不一定能涵盖全部群体,可能有些孩子确实冷漠自私狠毒,但最终诱发孩子去作恶,还是有一些幽秘的原因。
且看贾环的成长环境:
贾环从一出生,在和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的对比中,就处于卑微的地位。
非但是他,他的母亲赵姨娘因为出生低贱,又见识短浅,更被人鄙视。但是赵姨娘又想争,争一个地位,争一个尊严,但越争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越争越成为人们的笑柄。没有王夫人那样家族的强大背景,又没有王熙凤那样超人的智慧,也没有尤氏强大的忍耐能力,还不甘心像周姨娘那样低到尘埃里死一般存在,所以,赵姨娘本人就活得很纠结。她的生活像是一团麻,处处都是解不开的死疙瘩。
一个心性很高,又在现实中事事不如意的母亲,身上往往是有着戾气的。这个戾气传给谁?当然是贾环。贾环和宝钗的小丫鬟莺儿玩棋玩输了,有些委屈,哭着回家了,赵姨娘,怎么对待这个在外面受了委屈的孩子呢?不问青红皂白,先骂:
“又是那里垫了踹窝来了?……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顽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没意思!”
这是一个母亲应该对孩子的教育吗?不能对孩子进行人情世故上的智慧指点,是赵姨娘受见识的制约,但是温和的包容孩子的委屈,让孩子在母亲这里获得温暖总是可以的啊。遗憾的是,赵姨娘的两个孩子,都得不到母爱的温暖。无论是探春还是贾环,心中都有一个漏洞,都有一个痛点,那是来自母亲这里的。
有人会说,不是还有一个父亲吗?但纵观整部红楼,贾政这个父亲,真的是山一样的存在。但是别人家的父爱之山,给孩子的是安稳和依靠,贾政这座山,给孩子的是压力和压抑。
元春省亲大观园之后,让那些姐妹们都住进大观园,包括宝玉。贾政把宝玉喊过来,当时,贾环也在场。“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
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们应有的比较吗?在整个贾府当中,无论是谁亲宝玉疏贾环皆属正常,但唯独身为父亲的不应该。这两个孩子都是他的亲生骨肉,手心手背的关系,为什么在父亲眼中也有着天壤之别呢?
还有,大观园这一世外桃源,为什么贾宝玉可以住进去,贾环不可以住进去呢?如果贾环能在大观园美好的环境中得以熏陶,说不定也能成长为另外一种样子。
贾府家大业大,但是见人下菜的人很多。王夫人漠视赵姨娘,王熙凤鄙视赵姨娘, 贾母唾弃赵姨娘,大家都看在眼里,连带着对贾环这个公子哥也不怎么样,连丫鬟们都不会正眼去瞧贾环,这一切,贾环难道无感吗?
小小孩子,不知道如何正确面对这种出身带来的反差,全部积成了心中的恨,这里恨的种子越长越大,最后变成了毒,贾环最终长成一个狠毒的人。
或许会有人说,贾环的姐姐贾探春和他同样的生长环境,为什么会阳光明媚呢?
这其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贾探春的天赋要比贾环高很多,聪慧加上敏感,让她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的成长。
二、贾探春早早地远离了赵姨娘,她从小跟着贾母长大,贾母的智慧和远见给了她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其实无论是探春还是贾环,都是在缺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只是因为成长的契机不同,长成了不同的模样。当贾环回望自己的童年,觉得那是一个无底的黑洞时,贾探春的回忆中,就全部装载的是幸福吗?庶女的出身,母亲的浅薄,是贾探春“刺”的根源。在这样的一个家族中,贾探春想的是远走高飞,永不回头。所以到了后来,贾探春成为异族贵妃,远嫁他乡,未尝不是好事儿。在一个新的天地里,贾探春才能放下成长中的疼痛,真正直面自己。
“环”这个字儿,去掉一横,就是坏。贾环长成了一个坏人,但是在他生命的一开始,真的不像王夫人所骂的,
“养出这样黑心不知道理下流种子来,也不管管!”
这个骂是没有道理的。黑心下流的种子从何而来呢?不是来自贾政这个父亲吗?
如果把“坏”这一横加上,就变成了玉器。看来这一横的平衡力,非常重要。这一横中,应该是父母对孩子一视同仁的爱与平等。
成才还是成渣,全看是否能平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