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威尔是个全能型天才,他对科学、艺术、思想、人性有着与生俱来的领悟能力,先是数学天赋被打工所在的大学(麻省理工)数学教授杰洛发现。同时,因为打架,威尔被拘留,杰洛教授给他保释,条件是跟他一起研究数学(教授的条件),和看心理医生(法官的条件)。
出于对心理治疗的不屑与抵触,仰仗天分,威尔随便翻翻要去看的心理医生的著作,就能找到医生bug,在咨询中轻易激怒医生使治疗中断。
杰洛教授无奈之余,想起自己大学同学,教授心理学的尚恩教授,请他做威尔的心理医生。
尚恩教授以讲课出镜,开场白第一句就在强调“信任”对建立关系的重要性。心理治疗中,信任是能否打破求助者心理防线(防御)促进其改变发生的关键因素。
第一次见面,通过对尚恩教授一幅画的分析,威尔轻易戳中尚恩教授痛处,成功激怒教授。但尚恩教授并没有像前几位那样直接放弃,而是约了下一次,让治疗关系得以延续。
第二次,尚恩教授带威尔来到公园,坐在游着天鹅的湖边,身处现实场景而不是咨询室,跟威尔说,没人能否认他是天才,但他很多认知,仅仅来源于书本和自己的思考推理,缺少最最重要的一环——亲历亲验。所以他的认知只是一堆理性间接分析,而缺乏感性直接体验。威尔的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就此开启。
亲验的意义,好比你能精准说出一块蛋糕之所以美味,是因为它有哪些成分、各种成分如何组合,仅凭理论分析得到一个结果,但你却从来没有亲口吃过蛋糕,没有通过视觉、味觉、嗅觉、口感,品尝到蛋糕到底有多美味。(好吧请原谅我这个吃货,其实不是蛋糕,尚恩教授说了好几个例子,其中一个大意是:即便你通过阅读与想象,对米开朗基罗了如指掌,但如果你从来没有站在某某教堂的穹顶下,身临其境亲眼看见米开朗基罗的画,那你就不会真正懂他。)
尚恩教授还跟威尔说:我无法通过任何书籍来认识你,除非你愿意谈谈你自己,否则我不知道你到底是谁。一方面说明“现实”、“亲验”远远重于逻辑分析,另一方面也说明,心理咨询真的是“助人自助”——我只是陪伴你探索自己,真正了解你自己、能帮助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第三次见面,尚恩教授与威尔沉默始终。
第四次,尚恩教授依旧沉默,不主动开口,他吹口哨,甚至打瞌睡……俩人暗中较着劲儿,也是尚恩教授等待威尔的节奏,让他主动而不是被动。最终威尔没憋过尚恩教授。这种情况下,比的真就是抗焦虑水平,谁越稳定,谁就能笑到最后。
由一个黄段子开头,威尔从恋爱话题开始打开自己。说起自己偶遇喜欢的女孩,但他强调自己不会进一步去接触了解,为的是保存对方在自己心中的完美,怕进一步了解,这种完美会被破坏。
尚恩教授告诉威尔,亲密关系的建立,靠的并非自身有多完美,而是关系双方彼此完美的合适。他跟威尔分享了自己和妻子的感情体验:真正能长久吸引彼此的,不是个体完美的那部分,反而是不完美,一些小特质、小瑕疵,决定一个人最吸引人的部分,或者说,最吸引跟自己合适的人的部分。
咨求融洽信任关系就此建立。由此印证咨询中真正起作用的并不是那些理论、技术,而是咨询师自身的人格特色与生命体验。
尚恩教授说:你可以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能选择让谁进入我们的世界,但发掘的方法唯有不停地去尝试。
面对任何事情,想破脑袋不如行动一点,万千念头不落实在具体行为上都是白搭,不停地尝试,是我们做任何事情,最可能得到想要结果的最有效途径,没有捷径。
威尔诉说欲望进一步被打开,但在他继续诉说之前,尚恩教授及时叫停。对咨询设置的遵守是心理咨询专业性的体现之一。
剧情进一步推进,杰洛教授与尚恩教授对如何对待威尔产生分歧,杰洛教授聚焦于威尔的天赋利用,认为“威尔能贡献世人,我们能帮他做到”,所以应尽快帮威尔挖掘、展现、应用自己的天赋。而尚恩教授聚焦于让威尔成为他自己——不需要靠防御和逃避来保护自己的那个“真实的自己”。
他说“为何不给威尔时间想清楚要什么,人生不只是一个该死的奖章,也许他不想照你(杰洛)的想法去做,方向是一回事,操纵是另一回事,要让他自己发掘”。
俩基友谈不拢闹掰了。尚恩教授与杰洛教授的不同,或者说专业与非专业的不同,在于尚恩教授是把威尔当做一个完整生命个体来对待,更有人情味儿、有温度,更多关注的是人性完善而非某一能力发展。
威尔是孤儿,生下来就被抛弃,辗转一个个寄养家庭,身上多处童年被虐留下的伤疤证明他没有被善待过。这让他安全感严重缺失,对建立亲密关系抱有极大的警惕防范心理。还好他有几个一起厮混的朋友,朋友的无条件接纳与支持是他主要的支持能源。
威尔身上既有安全感不足导致的自卑,也有天赋带来的狂妄自傲。这些因素混合,让他对美好的东西既渴望又逃避,比如爱情、身份、地位、财富。可能从小到大的不良经历,让威尔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只配处于低等阶层,从事低等工作,待在社会底层更让他感觉安全。
再次见面,尚恩教授问威尔有没有比较亲密的心灵伴侣,威尔犹豫片刻,说了尼采康德巴拉巴拉巴拉……
这是尚恩教授在探索威尔的精神支持系统或亲密关系,乍一听大部分人也会像威尔那样脱口而出“很多”,等到真要具体列举,才发现不是那么容易。
而威尔列举的都是已经过世的名人,尚恩教授表示那些人不算数,因为不能跟他们坐下来面对面交谈——他这是在把威尔拉回现实,感受当下,相当于一次精神着陆。
另外尚恩教授引导威尔积极关注,帮威尔认识自己的能力有多可贵。
威尔一脑袋天赋无与伦比,但甘愿混迹社会底层、做一些低等工作,尚恩教授通过面质,直接揭开威尔的矛盾所在:很多低等工作可选,威尔偏偏跑去知名高等学府,说明威尔并没有自以为的那样安于现状。他一方面对自己的天赋蛮不在乎,一方面潜意识里又想自己的天赋被发现、认可。
这次面质,有狂风骤雨的气势。
终于触及到问题核心,尚恩教授问威尔,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从而启发威尔停止逃避,认真面对自己。
停止逃避、面对自己,这个动作不难,实践起来却很难,大部分人不能例外。
威尔跟女友分手、跟尚恩教授吵架,都是在防御、逃避。最后,连一起厮混的朋友也忍不住骂他浪费自己天赋很混蛋,犹如手握百万奖券,却窝囊地不敢兑换。
我是这么理解的,天才浪费自己天赋,是对普通人的侮辱。天才和普通人一起厮混,会无形中给普通人造成很大压力,这种压力,可能就像身边守着一枚不知何时会爆炸的炸弹那种感觉:你那么优秀,只要你愿意,随时会和我们不一样,随时会和我们有天壤之别。
尚恩教授跟杰洛教授最后吵架那段,特别精彩,也是尚恩教授这位高段位心灵捕手专业能力的一次精彩展现。
咨询高潮部分,尚恩教授一遍遍重复着“这不是你的错”,不管威尔如何反应,他坚持一遍遍重复,像一种温柔的坚持、一个温暖的抱持,简单而有力,终于打破威尔最后防御。威尔抱着他放声大哭,那些积压在成长过程中的伤害、黑暗、孤独,也得以宣泄消融。
整个咨询过程,能清晰地看清咨询脉络: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正确处理阻抗,大胆面质,促进求助者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良好的共情,适时的自我暴露,沉住气,稳住咨询节奏,跟着求助者的节奏走而不是拉着他走,耐心等待求助者自我探索后的主动性,坚定相信求助者自身的潜能,相信其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始终朝向帮助求助者完成自我成长、完善人格的咨询目标,最后顺畅结束关系。
影片也清晰展现出心理咨询不仅仅是求助者得到帮助、解决问题,咨询师本身也会得到启示与成长。譬如尚恩教授,最后也不再逃避自己问题,而选择用行动去面对、改变。
还有许多特别喜欢的小情节,像尚恩教授跟朋友讲威尔给他讲过的笑话,这似乎也反映出在改变威尔的同时,尚恩教授也在被威尔悄悄改变着。还有威尔的朋友,骂威尔浪费自己天赋是暴殄天物时,说自己每天最开心的十秒,是每次去敲威尔家门之前,他期待哪次敲门无人应答,那似乎代表威尔离开“此(境)地”,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坠落,自己会从此安心。
影片结尾,威尔悄悄奔向新生活,满足了朋友的心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