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 阿荆呢 | 来源:发表于2017-04-13 23:33 被阅读0次

这本《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第二次打开并完全读完,第一次看了不超过二十页便看不下去了,怎么说呢,文字有些粗鄙吧,那时一向受不了脏话的我还不能理解别人对这本书的赞誉。这次重拾它完全是无聊了,不知道做点什么,硬是忍着把他看了下来。

书讲的是主人公被学校开除,然后自己“旅游”回家的故事。在路上他经历了很多人很多事,都是那些所谓的成人世界里的故事,我感觉那段路上他很是郁闷、难过,以一个旁观者又或者说是参与者的角色不可拒绝、主动探求地体会着它们。而这一切越发地使他想见自己的妹妹,想着妹妹的可爱,所以最后他找到了妹妹,也是在这里我才惊觉作者在写什么。他对妹妹说“我的职务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他想守望孩子,守望的就是孩子身体里特有的纯真,那种和他一路所经历的完全不一样的欢声笑语,那种人性中称得上高尚自然的东西,那种所谓能独当一面,看似威风凛凛的大人们正在失去的真诚。

每一本书流传总会有它的时代特色,所以我查了作者写这本书的背景,他们说“人不仅要有物质生活,还应有精神生活”、“塞林格迷认为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这本书是对塞林格的最大尊重,因为这是对就寝制度的反对,是对塞林格的支持”……

看到这我想到了很多,想到了《六便士与月亮》那也是一个不顾他人眼光,用心用行动追求自己的月亮-梦想的故事,作者笔下的他不像霍尔顿那样迷茫,而是一直坚定的追寻称得上自己月亮的东西,他也是在守护自己的麦田。我也想到了自己幼时总喜欢夜里偷偷看书,有次差点把床烧了,但第二天起来只是看看烧坏的地方,继续看书,现在想来那时真是胆大。还有我常常从外边捡来小石头,放到枕头底下,没有特别的含义只是觉得石头好看。但好景不长,石头太多,枕头鼓鼓的,加上那段时间我莫名的生病了,迷信的妈妈终于将石头扔了,写到这我都忍不住摸摸头,那时候竟然不觉得疼,也是够大的心啊。

但现在,不会了。

因为长大了。

因为人们说,年龄大了,就要有个大人样,要现实,要为眼前的以后的周围的一切做好打算,要认清周遭的一切,月亮是好,但你还是需要六便士,所以啊,毕了业好好找份工作,养得起自己,养得起父母就够了,别去想那些有的没的,说啥理想,理想能当饭吃?这或许就是大人样的人的认知。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小时候自己说过的梦想?我记得小学,老师让我们做一个卡片,写上自己的目标,那时候“科学家、警察、医生、教师,宇航员……”几乎数得上的职业都占全了,但现在,真正还在做着的又有多少呢?据我了解,那一级已经没有多少人还在求学,没有多少人还在那条我们一同认可决定走下去的路上,大多为人夫、为人妻。我并不是想说上学是最好的出路,只是他们更早的选择了六便士,选择走出了麦田,总归是遗忘了最初那个眼里含着光的少年。

我不知道他们对“大人样”的定义是什么,或许是像文中那些还在生存着的人。但若是只为口腹之欲,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这些物质供养着自己的躯体,又有什么可留恋于世的呢?他们挣扎在痛苦的边缘,为着不喜欢的事情倾尽全力,又怎么对得起那个年少时眉眼带笑,永远那样无所畏惧,洋溢着阳光的自己呢?

我不想那样,我不想只做一个生存的人,不想做一个看似成熟的人,我想去守望自己的麦田,想做一个真正生活着的人,一个带着年岁增长的宠辱不惊的成熟的人,一个相较于月亮,更愿意舍弃六便士的人。

麦田里的守望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麦田里的守望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ii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