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饭后,突然感觉头疼欲裂,吃了止痛药也不管用,索性把晚间的干货文改成碎碎念,聊聊最近的学习感悟。
01、好课程值得反复听
我是去年10月份加入鱼苗的,极致利他的亮亮同学把课程内容都整理了出来,为的是方便小伙伴们回听复习。
参加了班中班的学习后,我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不仅每天时间利用率提高了,干劲儿也特别足。
对于学习,对于写作,有了不少新的看法,于是我开始回听一些课程。
这次回听不是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听,而是选择了倍速。为此,我还专门用信用卡的积分换取了百度网盘的会员,就是为了能支持我在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路上,倍速听课。
不要以为倍速听课没有效率,当听到我需要的内容,或者有感触的内容时,我会立刻停下来,反复回听。
在这种反复激活,让我的思维特别活跃,时常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比如基础班时,鱼哥提到刻意练习写金句。那时候没有特别的感觉,直到最近,开始狂发微博,才意识到金句的重要性。
人都有惰性,只有当你真正用得上的时候,才会真正上心。但没有关系,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式,努力就好!
02、书可以慢慢读
这里说的慢慢读不是说速度慢,而是数量少。
以前我特别焦虑,总害怕赶不上潮流,刷到书籍推荐文案,就恨不能都买回来。
可是,即便我学过高效阅读,能够一小时阅读一本书,又怎么样呢?
其实我们中的很多人,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都没有想清楚将来要做什么。所以才会有大学毕业后,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那么大学毕业以后的学习,注定不再是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自我提升。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的书可以读得慢一点,精一点,真正把一本书的精华内容全部吸收,并且转化为自己的。
班中班的时候,储君老师说过要“构建知识体系”。
只有当你有了拿得出手,你懂别人不懂的东西,才能说自己在某个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也就是这个时候,才能说,你可以着手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了。
我最近在思考点评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公号的形式发布,不就是为了通过输出不断倒逼自己思考和输入,为构建知识体系做准备吗?
03、做事专注一点
之前写过一篇文,叫做《今天我把微信记录删除了》。有朋友留言说,这篇写得好。
她为什么觉得好?因为这篇文章的内容戳中了她,她也跟我有一样的困惑。我能想象,她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私底下不住点头的模样。
那么不妨再说一句扎心窝子的话,前两日写作群里的小伙伴们热火朝天地讨论签约,有个经验的丰富的老铁说,“只有大神才有资格和网站谈条件”。
是的,我们总是习惯了幻想,觉得自己是特殊的存在。所以我们东学一点,西学一点,自以为什么都很厉害,其实什么都不厉害。
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全才了,它需要的是足够抢眼的专才。就连写文章都要求稀缺性了,你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专注一点去深耕,哪怕不成功,最起码你能收获经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努力,只会让你一事无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