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四十岁,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十一岁,我是一个全职妈妈,俗称家庭妇女。
在女儿六年级之前,我觉得我们家还算是和谐美满,母慈女孝,其乐融融。慢慢地,这份和谐在不知不觉中渐渐遗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唠叨、易怒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撒谎、做事拖拉成了女儿的生话常态。每天从不断催促中开始,在不断唠叨中结束。以前那个乖巧懂事又贴心的女儿去哪了?
五年级期末考试,女儿考出了语文70,数学86,英语58分的历史最低成绩,我一下子爆发了,先是狠狠数落了她一顿,然后开始打听各种补习班,每天一想到考试成绩就忍不住着急上火,开始不停地数落、唠叨、催促。数落她学习不自觉、写作业速度慢、学习效率不高,唠叨她学习成绩不如谁谁谁、什么家务也不会干,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不知道要感恩父母等等,每天不停地催促写作业快点,洗漱快点,换衣服快点……总之,感觉她就像一只蜗牛,做什么都慢,希望她能快点,再快点。就这样,我变得越来越容易发火,而女儿的学习成绩也每况愈下,从一个活泼爱笑的小女孩变得沉默寡言,死气沉沉。
一天,从补习班回来,作业持别多,一直做到晚上十二点,我不耐烦的责备她怎么还没做完,慢慢吞吞地不知道珍惜时间,女儿只轻轻地回答“我去趟卫生间,回来接着做。”于是我很生气地坐在床边等她,一边掐算时间,一边随手拿起她的作业翻看。当我翻到最后一页时看到这样一段话:钢笔是1,作业是5,作业5减钢笔1等于4之假期,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这是什么鬼,我一边笑,一边想:这是什么狗屁不通的东西,啥意思?可笑看笑着我又觉得心里有点堵,好象有点难过。这时,女儿从卫生间走出来对我说:妈,我还有一点就做完了,你先去睡吧。
这一夜,我脑中不断浮现女儿的点滴琐事,女儿上一次开心地笑是什么时候来着?好象女儿已经很久没有亲昵地挽着我的手对我撒娇了,我们的关系好象有点疏远,不再无话不谈。每天千遍一律说的都是学习、分数。心里突然感觉十分失落,这是怎么了?怎么生活变成了每天不断唠叨的恶性循环?′天啊,我突然想起新闻上看到的中学生跳楼事件,那些不堪忍受学习压力离家出走的、父母逼得太紧患上忧郁症的孩子……,当时我还义愤填鹰地责怪那些人是怎么为人父母的,孩子嘛,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变得和他们一样,把孩子当成了学习的机器、分数的傀儡。剥夺了她们童年的快乐,享受生活的权利。每天从早上6点起床到晚上12点睡觉,重复地背单词、背课文、做枯燥乏味的数学题,一个才11岁的孩子,每天的生活被学习填满,耳中被妈妈的唠叨和催促声填满,快乐从何而来?开心的笑容从何而来?还要继续吗?我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曾经听谁说过:天才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这天底下更多的是平凡的孩子,能有健康的身体、善良的心灵、自食其力的本领就是一个优秀的人。做父母的,总希望自己碰过的壁,孩子能绕壁而行,自己吃过的亏,孩子能一帆风顺,自己走过的弯路,能为孩子铺就一条康庄大道。然而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她不能理解也无法接受,她自认为自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分得清是非,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殊不知,社会到处有坑,一不留神就会摔一跤,人心难测,稍微大意就会遍体粼伤。但,这就叫经历,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风雨就看不见美丽的彩虹。所以,不管我如何努力,如何着急,该她撞的难墙一面都不会少,该她走的弯路也不会笔直到达终点。放下吧,放她高飞,放她敖翔,只在她迷茫的时侯轻轻地指点曙光,在她摔倒的时候悄悄将她扶起,当她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细心地为她止血.包扎。当暴风骤雨来临时能为她撑起一把遮风挡雨伞,当云暖雨收时,要即时收回挡住五彩霞云的大伞,做到收放自如,才是一把合格的保护伞。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上面的图案是五彩斑阑还是晦暗不明,全在画师着色时的一念之间。孩子的天真纯洁是本性,任性叛逆是过程,而结果离不开画师的构思与描绘,园丁的浇灌和修剪。
想通这些,心情豁然开朗,从明天起我要改变,我会陪伴她前行,尽力给她帮助,学会倾听她的心声。希望我的改变能找回曾经的和谐,能让她快乐,因为只有身与心都健康才会使灵魂完整。画卷也许不完美,只要是自己心目|1中的那幅图就是最美的。人无完人,女儿有很多缺点,而我会将指责变成指引,因为她的缺点我有责任,我有义务对曾经的纵容进行修正和正确的引导。青春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以青春期为理由推卸责任,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多的关怀,更多正能量的教育。
宝贝,妈妈想对你说:我爱你,有了你,我的世界才完整,你快乐,我才会快乐,你幸福,我的世界才美好。
!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