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在没有理论武装引导或实践认知生成之前,绝大多数新手是凭借直觉与个性来管理班级的。
直觉和个性是个好东西。带有某种天赐的意味,追根溯源,可能是良好的教育环境中生成的各项能力,也可以是自我实践与挑战的悟性等等。
直觉可以是一种自我肯定,自信能干好工作,带好班级,直觉的迷之自信往往能转化成极突出的能力。我们很乐意看到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阳光的人。他们个性积极开朗,主动接受工作挑战,总能让人如沐春光。
有了这两个前提,按理来说凭借方法总比困难多的执着,往往没有带不好的班级,并且往往能够创造奇迹。
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外形上是看不出差异的,他们青春靓丽,活力四射,积极乐观,与学生年龄相近,话题多,这些自带的优势,能很快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与亲近。但随着时间推移,以结果为导向,会发现有的老师班级越带越顺,老师和班级融为一体,学生成了老师的带言人,而老师也成了孩子王。而有的班级渐渐沦为一盘散沙,班风邪不压正,班级没有凝聚力,学生没有上进心,得过且过,无所事事,最终一群人被管理得七零八落,班级管理成了“夹生饭”。
煮过饭的人很清楚,“夹生饭”意味着时间与精力成本浪费,且没有结果,它不像愿景中的稀饭和粥,因为有了蒸煮香米饭的意愿目标,它给人带来失望的不快更深了一层,此时即便改煮成稀饭,那也是一种不得已的妥协。
班级管理同此理。最可惜的是,带班的老师往往并没有得闲,甚至时间与精力付出并不少,但这些好钢都用在了救火上,导致最终身心俱疲。班级人人可带。就像吃饭一样寻常,但只有营养学家会按科学配比吃出健康,吃出好的身型。同样带班,有的摸清了规律,事半功倍;而没有发现规律,找不到出口的老师如同没头绪的线,緾成一团死结。浪费时间和精力,且废了一个特定时间的那群独特的人。
于是你可能会说,没有人天生会做事,也没有人天生不犯错,别站着说话不腰痛。
是的,我们的话语是有前提的,在尽可能的前提下是可以有好的结果的。不要奢望一个艺术品承担生活的重压,什么都想得到,那往往也是一种奢侈。
像明星一样光彩照人,需要时间与精力成本,艺术品如果实用效能也非常精湛,那么它将付出更多的努力。虽然有些人天生具备转嫁能力,可以轻意将难堪转嫁出去,这种能力非凡非人人所共有。相反正是因为有脚踏实地者让这能天性得以尽情发挥。
我们换一个角度,庄子的无用乃为大用,某种条件下不作为可能是更大的作为。比如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会更懂得珍惜。
但人性的特征中惯性使然是一个很强大的力量,积懒成笨便也是这么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