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阅读图书馆借来这本关于写作的基本书目《写好前五页》,内容不是很多,简单地列举了一些在写作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具有相当的指导作用。正如文章前言所说的:“或许也没有什么常规可以保证你写出优秀的作品,然而能保证你写出拙劣作品的常规却是存在的。”因此知道这些容易出错的常规就可以避免自己在写作中犯太多的错误,这也是我一向以来能读得进理论性书目的很重要的原因:“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初级的学习。”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我会把这本书涉及的一些基本的理论分享给大家。
形容词与副词
很多人会为了使自己的文章看起来词汇量丰富就会大量使用华丽的形容词和副词,但是事实上大量使用形容词会造成一些问题:1,削弱它们所限定的中心词,或者造成一连串的的形容词或副词之间效果的相互抵消;2,过分的形容扼杀了读者的想象能力,贬低了读者的智力;3 一部作品的形容词使用过多必然导致逗号太多,拖延读者阅读的节奏......而且喜欢过度使用形容词和副词的作者往往使用的都是太普通的词汇也吸引不了读者的共鸣。对此本书作者提供了几条解决方案:1,削减所有的形容词,只留一个你最想表达的那个方面的形容词;2,要用一些比较不同凡响的词语或者用各种比喻的方式来替代形容词;3,强化你的名次和动词(例如说:“他在很快得跑”,不如说“他在冲刺”)。
我翻阅了自己的两篇写景的文章仔细阅读了一下,我是没有大量使用形容词和副词的习惯的。但是每次描写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一些画面,我也擅长于用各种比喻的方法来展现一些东西,但是描写的还是比较普通,想大约是自己词汇量比较匮乏的缘故。记起来不知道哪里看到的一个积累自己词汇的方法:把自己碰到的不会用的词语用卡片记下来,一边写词语一边写词义,反复记忆。我想这是值得尝试的方法。
这一章的练习用我之前的作文《云》来完成:
1,把《云》里所有的形容词和副词都单列出来
碧,明媚,爽朗的,清澈透明的,单调的,周围的,
愉悦的,前面的,焦急,渐渐,似乎有一刹那,一抹,厚实的,渐渐,古老的,厚重的,斑驳的。
望而生畏,闷热的,黑压压,路上的,快要下来的,磅礴
恰到好处的,心旷神怡,著名的,舒适,白茫茫的,苍白飘渺,慢慢地,不知不觉间,不停地,红色的,刺眼的,耀眼的,无限的
最美,甲天下的,蒸腾的,古老,袅袅,绿中带黄,好一幅,
宽广的,海天一色,那太阳的,不规则的,神秘而又庄严的
(虽然我觉得自己运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比例不多,一篇文章900多字不到200字的形容词和副词,但是摘出来的大约50个形容词和副词,大约有20个词语删除掉之后对于我要表达文章的内容没有丝毫的影响。所以可以想象文章无论如何都还是可以精简的。)
2,把摘出来的俗不可耐的形容词,用不太常见的替代词来替代。
碧,明媚,爽朗的
愉悦的,前面的,渐渐,似乎有一刹那,一抹,厚实的,渐渐,厚重的
望而生畏,闷热的,黑压压,快要下来的,磅礴
恰到好处的,心旷神怡,舒适,苍白飘渺,无限的
最美,袅袅,绿中带黄,好一幅,
海天一色,神秘而又庄严的
(暂时没有想到很好的替代词语,慢慢想)
3,不可以使用任何形容词和副词改写一遍文章。
蓝天白云能愉悦心情,再添加一些景物,画面感就会出来,这时候再来一阵风,拂过绿叶,吹动发梢,心情便驿动起来了。
当初慕名去吴哥窟看日出,四五点起床洗刷出门,天没有亮就在吴哥窟前水池边占好位置等待日出,天空泛亮,阳光却穿不透云层,寺庙露出了身影,而太阳却依然不见踪影,我们失望而归。
乌云密布,望而生畏。夏日午后,空气闷热,飘来乌云,天空暗淡,大风骤至,飞沙走石,树摇叶晃,耳边“轰隆”雷响,闪电劈落半空,路人疾行,躲避大雨。
阿里山是日出观看景点之一,坐着阿里山小火车到山顶,寻一地感受着山风习习。不久天空泛亮,群山之间云海有若仙境。山边云朵越来越红,冒出了一道弧边、四分一、三分一、半圆、四分三...这时飘来一道云带,罩住了它上半圆,它挣扎着,染红了整道云带,挣不脱却整个都被云带裹了进去,它只能往上爬,爬啊爬啊突然带着光芒跳了出来,我们禁不住它那光芒,连忙用手挡住了眼睛。云海也消去,万物散发出生命力。
某年某月突然心血来潮便买票坐夜间大巴去了桂林。睡醒已经是清晨,撩开窗帘,就被窗外的景色迷住了:几朵薄云点缀在群山之间,没有太阳,但是水汽蒸腾,山边几间砖屋,炊烟、田野构成了一幅中国水墨山水画。
站在大海前面,几朵云遮住了太阳,光线从缝隙中洒下来,形成几道光柱落在海面上,那光柱似乎是天空和人间相连的通道,又似乎在给地球注入灵魂和能量,使天空有了神秘而又庄严。
(太艰难了,需要慢慢尝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