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朋友们晚上好🦆~
今年的双11,我想大家已经为衣食住行增添了很多好物。我在双11买了很多书 —— 有的给自己,有的准备作为礼物送给朋友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包含的知识、故事、世界,可以打开视野,丰富内心,终身学习。
最近收到的书👇 (康康有没有喜欢的哈~)
01
《百年孤独》
“人们一派懈怠,而遗忘却日渐贪婪,无情地吞噬一点一滴的记忆。”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每个人都是孤独地出生,在这世间恍惚几十年并不漫长的日子转眼就远去了,然后再孤独地死去。生命注定是个悲剧,因为我们从没有融入世界,世界永远是身外之物。如果有幸,能在茫茫人海寻得一个身体与灵魂都与自己万分契合的人,与之存在一种可以称之为爱情的联系,然后一起承受生命中不可逃离不可消除的深沉的宿命的孤独。可是这般的幸运艰深难得。有的已失去了爱的能力,有的爱的深沉却无处安放,有的死在这爱里……在所有的爱里,孤独有增无减。生命只是一场幻梦。——豆瓣
02
《活着》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活着》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读《活着》的过程我很平静,除了有庆献血而死的描述让我呼吸急促。在那个年代像福贵式的悲剧小人物多如牛毛,他们愚昧,勤劳,坚强,隐忍,他们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无法喘息,唯有努力活下去才能活下去。福贵的悲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悲哀,谁都无法幸免。第一次读余华,他看似沉重冷静的描述却字字见血。——豆瓣
03
川久保玲:边界之间的艺术
有关川久保玲的中文书,之前有本《COMME des GARÇONS 研究》,像是一篇论文,有些生硬,干货也不太多。这本《川久保玲:边界之间的艺术》则有诚意得多,是以2017年川久保玲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展览为基础整理出版的一本画册,是她本人亲自参与并授权的。大开本,印刷很精美。此外还附了一个小册子,是川久保玲历年的大事记。
画册除了一篇很长的访谈外,主要内容是以主题——而不是时间——为索引,详细列举了川久保玲过往的一些经典设计。随便翻开一页,都会有川久保玲创作的服装、草图以及她的某段语录。
喜欢川久保玲的话,这本画册值得收藏一下。
04
《黄金时代》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在那个时期的伤痕文学有太多太多,能把伤痕写得像这样有趣令人捧腹的少之又少。乐归乐,总不能说苦中作乐中没有苦。
《黄金时代》的出版和面试面临了太多曲折,它用恣意大胆的笔触书写着非性年代的美好爱情,完美地表现出了最为纯洁的性美,以一针见血的迅猛气势,让荒诞的思想与伦理束缚在读者面前赤裸裸地重现。
《黄金时代》刻画了极具叛逆和颠覆个性的陈王二人,更是刻画出一群灵魂丑恶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直接指向对“文革”历史的现实批判,对深层次的理性、自由和个人生命的张扬。
05
《爱你就像爱生命》
最美的爱情,是彼此眺望同一个方向。
我不喜欢安分过什么“日子”,也不喜欢死乞白赖的搅在一起。至于结婚不结婚之类的事情我都不爱去想。世俗所谓必不可少的东西我是一件也不要的。还有那个“爱”“欠情”之类,似乎无关紧要。
——王小波、李银河
上世纪70年代,王小波当时只是街道工人,而李银河已是《光明日报》的编辑了,两人身份如此之悬殊却还是走到了一起。高晓松说:“什么是好的感情?就是我们都变成更好的自己。而更好的自己,就是纯良的自己,诚恳的自己,磊落的自己。两个自由的灵魂相爱,才是最好的爱情。”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爱情,大概就属于这一类。他们的爱情感动过无数人,至今仍被许多人奉为经典。王小波去世之后,李银河将王小波的信编撰成书,并以他的一句话来命名——《爱你 就像爱生命》。
开卷有益,这句话一直都影响着舒兰,其实无论是怎样的书籍,只要当你认认真真打开并且阅读了,都会带给你或多或少的收获,孕育着你,在你日后的谈吐,举止都会不经意的透露出来。
所以就从上面几本开始,跟着舒兰一起开始阅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