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何为“转识成智”

何为“转识成智”

作者: 知行智库 | 来源:发表于2020-04-07 10:57 被阅读0次

    阅读佛典,听人说法,经常会遇到“转识成智”的说法,甚至有人说,修佛的实质就是“转识成智”。那么何为“转识成智”?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从佛教对“精神”或“心”的看法说起。

    01

    “心”为何物

    佛教创立的终极目标是解脱烦恼,要解脱烦恼首先得认识烦恼。

    人的烦恼是怎样产生得呢?

    一般而言,人包括肉体和精神(佛教中一般称“精神”为“心”)两个部分,以佛陀为首的佛教大德们用得道慧眼看到,烦恼产生的根源在“心”(即精神),不在肉体。

    因此,“心”的本质、“心”的功能、“心”的结构等问题就成了认识烦恼、解脱烦恼的认识前提。

    那么,“心”究竟为何物?

    佛教唯识学认为,“心”的运作包括八个层次,即“八种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识是我们接触外物的门户,这些“门户”让我们拥有了视、听、嗅、触等感觉。

    作为第六识的“意识”具“了别”(即认识)、思维、记忆、情感等功能。

    第七识—末那识的主要内容是存储“我执”,而“我执”的形成有赖于“意识”和“阿赖耶识”的共同作用:

    阿赖耶识提供“我执”的先天性可能,意识在后天的运作中强化这种可能,并最终让这种可能变成现实。

    第八识—阿赖耶识的主要功能是“收藏”:

    它收藏了我们累世转生的无量因果,当然也收藏了我们今生“意识”反复造作而形成的习惯性思维或意念,成为指导我们今生“心”之运作以及世俗人生命运的潜在可能。

    佛教认为,“意识”层是人“心”最重要的层次,它是前五识“了别”功能的依据,它也是“我执”形成的关键。

    也就是说,“意识”层的了别、思维、记忆等能力具有形成“我执”、升起邪念、染污思想的功能。

    而“我执”、邪念、思想染污是人生烦恼的主要表现,所以,人“心”之“意识”层是人生烦恼的主要根源,正是“意识”的了别、思维、记忆等功能导致了无穷无尽的人生烦恼。

    02

    转识成智,克服烦恼

    认识烦恼的目的在于祛除烦恼,超越烦恼,实现幸福,成就常乐我净。那么烦恼该如何祛除呢?

    唯识学认为,产生烦恼的关键是“意识”,祛除烦恼的关键也是“意识”:

    意识的了别、思维、记忆等功能不但可以让人产生我执、升起邪念,而且还可以让人认识到“我执”“邪念”的虚妄不实性,进而超越我执,克服烦恼,实现幸福,成就常乐我净。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而“意识”内部的这个“超越”、“克服”的过程就是佛教通常所谓的“转识成智”的意义之一:

    将人“心”之“意识”层转化成“妙观察智”,具有“妙观察智”的人活得更通透、更圆融,人生烦恼也就更少。

    正如《大乘入椤伽经》卷六所云:“意识若转依,心则离浊乱,我说心为佛,觉了一切法”。

    也就是说,通过禅定、观想等修行,了解人生本质、世事本相以及意识的虚妄不实,进而改造意识,祛除我执,洗刷染污,实现正念,驻于正智。

    这,大约就是佛典所谓的“妙观察智”了。

    当然,意识转为妙观察智不是“转识成智”的全部内容,“转识成智”一般还包括,第七识末那识转变为“平等性智”,前五识与阿赖耶识转变为“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和“大圆镜智”是修佛的更高果位,这些果位的获得也需要借助意识,借助妙观察智,是在妙观察智基础上的更高进阶。

    总结一下:

    所谓“转识成智”是指,人生烦恼源于人的意识、末那识和耶赖耶识,要祛除烦恼、超越生死,就需要通过修行,将意识转化成妙观察智,将末那识转化成平等性智,将阿赖耶识和眼、耳鼻等识转化成大圆智镜。

    这,大约就是佛典常说的“转识成智”的主要内容了,可见,通常所谓的“修佛的实质就是转识成智”,所言不虚啊!

    当然,至于如何实现“转识成智”,或实现“转识成智”的具体途径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就不属本文的论述范围了,以后将另文详述。

    03

    幸福就在一念间

    了解了“转识成智”的内容,我们就会顺理成章的得出:人生的痛苦与幸福只存在于一念之差中,妄念导致痛苦,正念派生出幸福。

    或者说,幸福就在一念间,痛苦也在一念间,幸福还是痛苦在本质上取决于你对人生、世事、成败得失的看法,而不取决于你的财产、地位、身份等外在的东西。

    不是吗?

    拥有至尊权势的帝王难道比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乞丐更幸福吗?拥有上亿资产的马云比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你我更幸福吗?……

    我看未必。

    翻翻历史,我们就会看到,有多少帝王机关算尽,如履薄冰,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到头来还不是落得个父子反目,手足相残,夫妻同床异梦?那有什么幸福可言?

    又有多少失意的皇家儿女、达官贵胄发出“悔不生在平常百姓家”的由衷概叹!

    年纪轻轻已一头白发,马云心中的烦恼与痛苦又有谁能理解?共同创立了“当当”帝国,而后又下死命夫妻互撕的李国庆,俞渝,心中的难言之痛能拿财产与金钱抵销吗?……

    人生苦短,愁苦悲戚是一生,快快乐乐也是一生。我们何不转变观念,接受自己,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和谐顺遂于生命的每一天,安详快乐地生活,快乐安详地奋斗,不纠结、不贪婪、不嗔怒地过一生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为“转识成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sg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