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981575/55a767b1edfe4e74.jpg)
42 为什么青春期更容易出现身心疾病?
这是压抑情感表达、追求理智的现代社会所特有的“文明病”。
过去的人们把感性和理性都同样看待,自然地生,自然地长,顺其自然地活着。可越是到了现代,对于理性的评价就越高了。这样一来,人们开始认为,能控制自己的情感、能理性地生活的人非常了不起。这样就会导致就算我们有点生气和愤怒,也要用理性控制愤怒,并且觉得能在愤怒时保持沉着冷静的人才了不起。 随着这种思维方式逐渐变得极端,人们控制情感的力量也变得越来越强大,结果就导致了人们不仅仅是压抑情感,而是完全与情感切断了联结,永远“理性先行”。这样一来,人们的情感表达就不再活跃,表情也越发单调了,最后情感与身体之间的联系被完全切断,变成了缺乏情感的人,甚至出现心理生理障碍。
情感与身体之间原本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情感的反应基本都会伴随着身体的反应,比如起鸡皮疙瘩、出汗、流泪、手发颤、心跳加快等,多数时候都是身体与情感一起反应的。
举例来说,如果有个人在你面前摔倒了,你并不会考虑“这时候要不要表示关心”,身体一下子就会做出反应。而现在,这样的身体反应与情感,或者说与心灵的联系断了。
如今在前来咨询的人中,这种情况也很常见。 长此以往,在说不清是心理还是身体的地方,就会出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心理生理障碍。
有人认为心理生理障碍是一种身体表现出症状而症结在心理的疾病,但其实心理生理障碍是更为复杂的,无论是从心理着手还是从身体着手,都不容易治好。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心理生理障碍是一种“现代病”,也可以说是一种“文明病”。
这样说来,无论父母怎么做,孩子们都有患上心理生理障碍的可能,所以不能简单下结论说“都是因为亲子关系不好才会这样的”。
放在以前的话可能还更容易弄清原因,但现在,心理生理障碍有一部分是我们的文化导致的,因此也很难治疗。
养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似乎大家都懂得养孩子的道理,于是就过于依靠那些道理来行事了。现在的父母们总是按照书本上写的方法来养育孩子。就算充满情感,也会用理性去考虑“这时候不应该这么说吧”,于是就把情感给压抑了。其实不需要太过较真是否理性,大可放开一些去表达,像“哇,真有意思”“你个捣蛋鬼”……这样养育孩子就可以了。
在青春期女孩身上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就是厌食症。当然了,有一些孩子就算一时抗拒吃东西,稍微等待一阵子就可以恢复。不过一旦症状持续的话,就有可能是厌食症,应该寻求专家的帮助。
厌食症的背景中,有一部分是对身体性的拒绝和否定,也就是对于自己女性的身体难以接受,或者说不想成长为成年的女性。她们对于女性性别的厌恶会清晰地展现出来,因为女性心灵与身体的联系比男性更强。
如何接受自己的身体与如何接受自己这个人,这两者的联系紧密到无法分开来看待。 当女孩患厌食症的时候,有必要考虑一下她与母亲的关系。因为女儿如果能够接受自己和母亲有相似的身体、过相似的生活,那就没什么问题,但罹患厌食症的女孩们往往无法接受这些。这种情况下,病因就有可能是女孩不能接受母亲的生活态度,或者对父亲和母亲两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接受不了,毕竟孩子们能学习的榜样就是他们的父母了。
另外,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到底是这样好,还是那样好,众说纷纭,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但大多数时候,孩子本人并不会意识到上文提到的这些。毕竟对女孩来说,要如何作为一个女性长大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 女孩如何接受性,男孩如何控制性,这些都是青春期的重要课题。而且,接受还是控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的回答和思考:作为个体,都有生理、心理等的需要。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对人们身心等方面的规范或整体要求。当个体需要与整体要求发生冲突时,个体就会感到生理、心理难受,严重到身心无法承受的程度后就会以生理、心理疾病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能够为孩子留点情感出口的环境才是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