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日,星期五,天气晴朗
解读诸葛亮诫子书之dag1:动中寻静,养性养心阅读: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启发:
我觉得所谓"静以修身",是一种精神境界,"静"是一种修养,静不仅可以思考,也可以养性、养心。
《老子》说:“静为躁君。”又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以至后来道教还出现了一本《清静经》,阐述静的妙理与益处。佛教更是自始就将静修、禅定作为一种获取智慧的修行方式。儒家也不例外。
儒家经典《大学》提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为儒家修身“六要”。尤其到了宋明时代,儒家更是从佛教、道教学来静坐方法,提出“半日读书,半日静坐”的修养方式,由静坐而静心。当然,静坐不过是达到静心的一种手段,静心才是目的。
朱熹说:“入学工夫,须是静坐。静坐则本原已定,虽不免逐物,及收归来,也有个安顿处。”这实际与孟子“求其放心”的主张有前后呼应之处。在朱熹看来,静坐不仅是初学入道的法门,而且对于身心健康有益,是养生的好方法。
现在社会纷繁复杂,我们大多数人终日忙碌,眼中充斥着的各种消息,生活中拥有各种选择,心情浮躁,身体疲惫,真正静下心来思考自身,反思人生方向较少,更不要说有效地计划未来。
其实纵观历史,大部分有成就的人都是以静制动!只有摆好自己的心态,心里平静了,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不足,来完善自己;亦只有自己心里平静了,才会真正找到自己有意义的人生方向!
让我们都学会动中寻静,修身养性,完善自身,使自己尽善尽美,不断迈向人生新的台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