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隔河千里。在县城居住,有十余年了,日日可见的昌江对岸,却不熟悉。一日下午,闲来无事,便决定一个人骑赛车,去到昌江对岸逛逛。
从浮梁县城,往金岭大道走,然后拐上小路,到旸府滩,在旸府滩村,有一座跨昌江的老桥,叫青塘桥,大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只能通行人,不能通机动车。青塘桥主要方便原青塘电厂与原旸府滩林场之间往来。在从机场到高铁站的跨昌江大桥上,可以看到这座老桥,其古老之态,让我一直颇感特异。原来登旸府尖时,要在这座桥边经过,却一直没有上去过。对面的情景,只能隔江相望,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具体是什么样,还真不知晓。
这次是骑行,就是想过桥看看,便上了老桥。整个桥显得斑驳而陈旧,但不失坚挺。站在桥上,极目远眺,好一派秀美的江景。蓝天白云,青翠远山,与碧绿的江水,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交相辉映,使人心胸舒畅。特别是老桥的上下游,各有两座更加高大的过江大桥,如虬龙过江,飞架两岸。像一条直线的桥面,跨江而行,与那一条条像竖线的桥墩,在这风景如画的江面上,完美结合,尽展它的动人之姿,更展现着人类伟大创造的独特魅力。
过青塘桥往右,基本是两车道的柏油路,路两旁都是旱地,行约一里,见左边高坡处,一片森严的寺庙建筑,主体天王殿,高大雄伟,两旁及后面是多幢三层塔状建筑,如众星捧月,把天王殿拱护其中。整个建筑以红色有主调,间以黄色。天王殿三扇红色的大门紧闭,寺庙前,是空旷的广场,竟不见一人,显得异常冷清,让人颇感失望。
我没有上到天王殿,只在广场上,拍了几张照片。其实,很多寺庙建筑,对我而言,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也。
再行约一里,便是参差高矮的民房,建在路两旁。问人,才知这是珠山区昌江村,一个临江而建的郊区村。村头,一座红色的寺庙,为观音寺,依山而建,掩映在一片翠色中。寺庙大门边,挂了“景德镇市佛教协会”的牌子。
过昌江村,继续前行,便到了熟悉的瓷都大桥下面。于是回头,重过昌江村,见一门牌,上写青塘村,继续往前,便有一三叉路口,往左便是青塘村了,远远地,看见江岸边散落着一些民房。我往右骑行,大概知道可以通往景北大桥,沿路一片荒凉,也难得遇到行人和车辆。沿路都是一些空荡荡的房子,其中路边一排漂亮的房子,尽管荒凉,似乎流落乡野的妇人,风韵犹存。这是青塘电厂整体搬迁后,留下来的一些建筑,无人居住打理,几近荒废。这些闲置的不动建筑,没能好好利用起来,着实让人惋惜。
出了青塘电厂,很快便到了景北大桥,一片车水马龙,与荒凉的青塘电厂,形成强烈对比。
一江之隔,景致殊异之变,让人感慨于世事的变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它来形容两岸的变化,实在恰当不过了。三十年前,浮梁县城基本还是一片黄土高坡,而青塘电厂却是一处繁华之地。今昔变幻,让人颇有感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