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分享史文杰《好的教育》
第四章 科学思维是如何养成的
22.学一种“防忽悠”的质疑方法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量越来越大,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广,这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容易道听途说和上当受骗。例如,对于不少医疗养生等一些伪科学,人们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以讹传讹的现象泛滥成灾。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许多人缺乏对科学的基本了解和必要的质疑态度。
想要知道一样“东西”是否存在,就得先了解什么是科学的逻辑和原则。
【科学逻辑】永远不可能证明一个未知或不存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科学原则】谁声称有新的发现,谁就得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这个科学逻辑说的是,假如一样“东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那么人们是无法证明它是不存在的。
而这个科学原则是说,实际上你不需要证明没有“会飞的大象”,而我需要证明它是存在的。谁主张,谁就得举证。也就是说,谁声称一个未知“东西”的存在,谁就得拿出证据,而不是要求别人拿出“它不存在的”证据。这也是任何一个科研活动所必须持有的科学态度。
任何理论都可以信手拈来,而科学的精髓是实证。没有经过科学实证,所谓的“理论”都只是假设。仅仅宣称“有了新发现”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了不起的是拿出了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只有经过了科学实证的检验,那些假设才成为人们接受的理论,成为“暂时事实”的一部分。
许多所谓的“事实”,实际上都是暂时的事实。哈佛大学数学家阿贝斯曼(Arbesman)通过大量统计分析,在《事实的半衰期》一书中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在人们相信的事实中,至少有一半是含有错误的。这种现象不胜枚举。人们现在也许人难以置信,在发现了放射性元素能消炎杀菌这一事实后,当时许多西方厂家就往牙膏等日常用品中添加放射元素。而伟大的爱因斯坦根据天文学家观测到的事实,在其著名的相对论中认定宇宙是静态的;但人们后来用更强大的望远镜,观察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可见,事实或事物的“本质”是不断被重新认识的。
科学证据也不是单凭肉眼能获取的。古人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不尽然。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眼见不一定为实,视幻错觉和魔术就是最好的例子。
质疑精神在今天的快时代尤为重要。质疑是建立独立人格的一剂精神良药,质疑也是防止社会陷入平庸的一剂苦口良方。对待任何事物,尤其是对自媒体中传播的奇闻怪事,学生既要有平和的开放心态,更该有宝贵的质疑精神。
信息爆炸的危险不在信息的多少,而在信息的选择。如何更好地做出选择,避开那些看似真实实则虚假的坑至关重要。
想要避坑,科学逻辑与原则就是最好的工具。运用这个工具的前提是质疑精神,没有质疑精神就只能人云亦云、什么都信,最终被海量信息爆的魂魄皆无。
当然,凡事过犹不及,过度质疑也会让人身心疲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