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性太强,资本力量控制市场,不懂得影视艺术的甲方来控制内行人写作以及拍摄方向,剧本几乎从来不是拍摄的核心,写作得不到相应的酬劳和重视,导致天平严重倾斜,产生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 记得很多年前有作家探讨我们和欧美作家的差别,金钱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欧美很多作家出身显赫,从形式上远远超越我们,不用为五斗米折腰。而写完每段文字于寒室思忖可以卖多少钱的文人,总免不了束手束脚。 金星女士在脱口秀里说起去国外拍戏的场景:无论多大腕,一律怀着真诚尊重电影艺术,该打打,该跳水跳水,绝对没有国内对台词使用明星特权胡乱念白再用后期修改的情况。还有张艺谋导演说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2005年拍摄《千里走单骑》的时候,那天高仓健老师的几场戏已经拍完收工,按照正常惯例,其他演员肯定都回宾馆休息了,后来张导拍摄剩余戏份间隙,发现高仓健一直在不远处默默站立着,看剩余戏完结,才安心回宾馆,并且不敢距离太近怕影响拍摄进度。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一种高贵的微笑伫立姿态。 有一句别人不敢说的话,姜文导演说得很彻底:“你拍一个烂片,是因为你在拍摄的途中就意识到这是烂片,就想凑合着拍下去。”纵横江湖多少年的主创人员怎能不明白自己制作的是不是烂片,怎能不驾驭在豆瓣网友之上,总有很多人怀着侥幸心理,以为小鲜肉可以拯救烂片,以为这个题材总能挽回票房,以为再怎么不济也总能糊口,以为一个锅里扔满了鲍鱼海参鱼翅随便一煮,无论如何也应该是不错的饭菜,却不料远远不如一道简单爽口目的性明确的小菜。 这几年总有很多影视打着搞笑的旗帜做推广,最后基本上是属于两种情况,一种是想模仿周星驰,却模仿得自己形同虚设,只剩空壳。一种是摘录网络流传段子或生活心得,强硬添加在剧情里,希望包袱形成却不奏效。 在我看来,搞笑这个能力绝对是90%来自天赋,10%是技巧,勉强的笑话总有一种“搞笑未遂”的尴尬境界,艺术创作总会有这样的情况:当你自己创作出来觉得不错的东西,观众一般会觉得还行凑合,当你自己觉得一般凑合的东西,拿出来大家都会觉得烂透了。当你自己在创作过程激动不已,深深被感染的东西,民众才会觉得真不错。 如今的观众境界早已不是从前的老梗可以逗乐的,很多创作者还在用“听到消息晕倒,喷饭,杯子掉地上”这一类的把戏试图调剂剧情,已经彻底落伍了。如今的观众,必须以“聪明人”的心态才能看得进去剧情,创作者如果没有把观众放在“聪明人”的人设里,那必然被市场淘汰,不管是晦涩烧脑的推理,还是破碎剧情的精彩剪辑,观众都会获得因为获得尊重而买账,也许等观众的格调彻底淘汰掉那些老掉牙的套路,淘汰掉丝毫没有真诚度的试探性圈钱作品,淘汰掉顽固试水的甲方爸爸,那就是影视剧变得好看起来的时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