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孩子,我还能不了解吗?”
但事实上,真的如你所说吗?你真的了解你孩子吗?
其 实我们所说的了解仅仅是了解了孩子的表象,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没有真正的感受到过孩子的内心,孩子内心真正渴望的是什么我们根本就不了解。
孩子每一个行为的背后,几乎都是关系的问题。
卡尔·荣格说:“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亲子关系一旦有所缺失,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严重的创伤。”
想要建立亲子关系,父母就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在许多父母的思维里,孩子是父母的产物,所以孩子所呈现出来的样子,应该是父母所教养出来的样子。
那么如何才能“看见”孩子的内心呢?
1、与孩子说话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与成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么做,必然有他的理由,父母不能拿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的行为。对待同一问题,父母和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父母想要孩子怎样做的时候,首先应当倾听孩子的意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一起做出最有利的决定。
2、倾听孩子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
我们在生活中做孩子的倾听者,在我们的倾听中会了解孩子的内心,而且还有助于孩子情绪的宣泄,家长倾听孩子的时候会让孩子情绪很好的控制,如果家长正确的引导,那么孩子将会正确的面对自己的情绪。
特别是在孩子上中学以后,孩子进入一个叛逆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想要自由,独立。但是,却有缺乏独立的能力,所以,在心理上就产生了一种矛盾,而在这时他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帮助自己出谋划策的引路人,而不是一位成天唠叨的人。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和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
麦可·列拉曾说过:青少年通常不会把很多有关自己的事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你应该把孩子告诉你的任何事情都视为礼物,加以珍视。
3、适当的放手
参天大树生长的地方永远是野外,而不是温室。在该放手的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就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不约束孩子的天性,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孩子自由的成长。
很多家长过度的保护孩子,殊不知是在害孩子。将来当他们走入社会,学会独立的时候,就变得难以适应,在以后社会上各种艰险的时候,他们就会六神无主,不知道如何是好?
知乎网友斯某曾,她几乎从未和朋友出去玩过,因为父母规定“天黑之前必须回家”、“不能坐危险的出租车”、支教、实习、旅行等活动更是想都别想。她从小到没洗过衣服,甚至都没进过厨房。
上大学后,他的自理能力、决策力、行动力都远远落后于同龄我。因为不会装手机卡急得哭,军训时不会打包行李哭了一路,连基本的公交都要问路人……
另外,孩子会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导致自己所取得的经验不足,从而感到自卑并害怕挑战。受过度保护的孩子到了该长大的年龄却总是让人觉得他长不大,到了而立之年,凡事仍不能自立。
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会逐渐从权威家长手下的“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惯的“奴隶”;他的坏习惯正是束缚他的、让他痛苦的桎梏。不是他心里不想摆脱,是他没有能力摆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