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路,不得不提自己的导师。吴老师,我的导师,在复试时已然一见钟情。研究生初试过了,复试就开始选导师了,在网上看看简介,如果本校保研考研就有这个好处,对老师知根知底。外校就相对麻烦,有熟人还差不多,都在只能在BBS上瞎问,或者赌运气了。
我的运气是不错的,复试的时候第一次见到吴老师。之前有发个邮件,也在同学那里要到了他的电话,说明自己的情况,在复试前就见到他了,大概说了下自己的项目经验,所取得的成绩,但当时也没有明确表态。等复试(笔试+机试)成绩出来后,结合初试成绩,也混了个考上但排名三十开外,虽然是自费,每年六千。虽然保研本校可能不需要钱,想着南下九八五,贵是贵了点,但就业和见识都会不一样,决定南下是板上钉钉了。再次见到吴老师,他最终三选二,让我能够接受他的指导,实属万幸。
那时的吴老师,年龄四十多,和蔼可亲,北方宁夏人,带研究生三届有余,我们是第一届在大学城的。他主要讲授操作系统,本科和研究生都带,OS已是他的招牌,据说是杀手,索引我没有碰到。他对各大UNIX都比较熟悉,后来SUN公司被Oracle收购,他是很痛心的,叹息技术做的好不如市场做得好。对操作系统各方面都很熟悉,遇到一些困惑的点,他也会保持谦逊,回去查回来反馈到,虽然他不懂的已经非常少了。
第一年除了正常上课外,老师开始让我们列出他手头的项目,C++语言绣花系统,这个还是蛮考验人的,站在前面师兄师姐的肩上,开始琢磨着怎么搞定这个绣花,防止内存泄露,确实不太容易,那个时候硬是啃完侯杰的《深入浅出MFC》,对Windows事件响应机制也是慢慢熟悉,走出了这一步,已然比我原来会的Dephi和C更进一步了。
第一个暑假,开始做Java项目,基于SSH的项目,那个时候SSH很火,可以说是主流的MVC架构了。做完这个项目,端到端流程打通了,前后端通吃,那个时候前后端成熟的框架还比较少,但即将开始百花争鸣的时代,也直接见了客户,在客户现场办公,查问题,这种体验还是蛮不错的。持续时间大概半年,这套系统也算顺利交工,感觉已是不错,成长也不少,吴导也是每个月发给我们好几百的生活费,自然是感激不尽。
再后来去深圳做GIS系统,基于VB的,跟一个保研的师弟一起,每周开回报告进展,在企业现场办公,住在南山附近的七天,那段时间的体验也非常不一样,我体会到会讲粤语的好处,毕竟老板是香港人,我不会讲,有些遗憾。但用过C++和Java的人肯定不怕VB.NET的,对于一些基本的CRUD模块,自然是不在话下。那个时候搞人工智能课程,也是用C完成,感觉各种语言都是相通的,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离散数学等学好了,有C的面向对象功底,其它都不在话下似的。
研二下学期暑假开始在外企实习,吴老师也欣然同意,毕竟实习经验也很重要,后面的新生力量也开始融入,自然我就被释放了。就这样,我实习了大半年,老师也催我搞论文了,受到一个实习公司同事讲座的启发,我毕业论文《基于智能指针的C++垃圾收集器的研究与使用》就开始成型了,当然这离不开老师的时刻关照和提醒。
在校期间,也给本科生带过操作系统相关课程设计,指导日常编程,修改作业,成为助理教师,这也让自己感受到华工师弟们的能力,计联班的强大让我膜拜。当然,我也学习了不少新知识,比如读Windows部分源代码,Windows下进程间通信怎样使用,复习了C++集成和多态等基础概念,UNIX进程间通信等。我最后毕业投身测试行业,还算对口,写自动化测试,用LINUX也算熟悉,离不开学校的这段经历。
今天很特别,十二年前来到广州,也差不多这个时间,几乎每个教师节都有机会跟老师一起过,自然特别开心。看到导师年纪越来越大,精神仍然焕发,回忆起当初一起打羽毛球的场景,真正感觉到时光飞逝,岁月这把杀猪刀,让我见识到它的厉害!但不管怎样,满天下的桃李,一定会感激老师们的付出,感谢老师的宽容,感谢老师的指导。谢谢您,吴老师,希望您健康快乐,万事如意,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