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度白云闲话

三度白云闲话

作者: 白云小刚 | 来源:发表于2020-11-21 02:58 被阅读0次

为什么刑罚变得隐秘之后,“司法不再因与其实践相连的暴力而承担社会责任”,为什么犯人就从怜悯或光荣变为耻辱,为什么执行惩罚的官员会有损身份,现代司法和执行司法者会羞愧呢

贫僧以为,对众人来说,法不责众,罪可平摊。犯罪如此,罪恶感亦如此。但后来血腥场面的罪恶感,完全由执行者承担了,久而久之心理就出问题。对犯人来说,则是他的死亡,应该留下一些回忆,才能彰显他的价值。这个心理,和阿Q游街,是一样的。

谈"我思故我在"

我理解为存在先于本质。思,我解为感觉,意识,反省之类,合起来叫做体验吧,自我这个观念,是与世界碰撞而产生的,比如说小婴儿撞到墙,从床上滚下来,发现它们是和自己不一样的东西。我通过,思,确认了自我的存在。我先在了,然后我才知道我存在。

比如福柯,他在道德上不是通常意义下的完人,如果非要找估计只有康德了,维特根斯坦也算一个

康德似乎去过妓院,而维特根斯坦几乎难以相处

吃喝嫖赌,在一般观念里,不太完

其实我看福柯传记的时候,他的作者也是这种类似想法,他以为福柯后期明知道自己有艾滋病,还去继续同性恋的聚集地活动,詹姆斯·米勒觉得如果自己尊重的哲学家这样岂不是成了杀人犯,所以抱着这种疑问,他开始深入了解福柯和他的哲学生活

天才都是随心所欲的叻,嘿嘿。冯诺依曼教导费曼:你无需对这个世界负责。大混蛋教导小混蛋,小混蛋最后也成了大天才(混蛋)

是执行杀戮让人恐惧。你杀只鸡就知道了。鸡在哪里挣扎,人会产生恐惧和愧疚感。

有一些凶杀案本来凶手是不想杀人的,但是受害者那种痛苦,挣扎,甚至仇恨的眼神,令凶手恐惧,颤抖,凶手无法承受,”只能”杀了他。

但事情没完,那种恐惧,转变为心魔,长驻心中。所以有些逃犯,他逃累了,去自首。不仅是法律问题,也是为了放下心魔。在监狱里呆着,就有赎罪感,他觉得踏实。

这种想法,心态,给我带来的是一连串的问题,大家有过类似的想法吗?不可以从这种迷茫中找到答案?

如果转变观念而去做一个“道德相对主义者”是不是就可以摒弃这些疑惑?

我理解,善恶相彰。从个人来讲,顺我者称善,逆我者称恶。希腊讲认识你自己。宗教,哲学,文艺,落实到个人头上,最终的”目的”,就是借外力,来成为自己。

趣向真如亦是邪。你感觉,他们,福柯,尼采,黑格尔等等,好像真的触及了真理,但是他们身上,又有一股邪气。

就像人们感觉自己,总有坏心,不可与人道,福柯带病之身,他也不是为了害人,也不是为了不害人,他就是想去聚会,想去玩。他不介意这些事。但是旁人来看,就会说,这个人太过分。要么就看在他的哲学的份上,原谅他。或者就觉得奇怪,去研究他。在他那里,根本没有问题,不存在矛盾

就是到了现代,肉体的惩罚在减少,死刑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所以执法者会对犯人感到羞愧因为要对犯人实行肉体的惩罚

一种杀死同类的不忍吧,孟子说了的,恻隐之心

这种心态,常常会颠覆我对一个人的认知,如果他们丑闻是在他们的善行之前,我可以理解,可是如果他们一边告诉人们什么是爱,一边又背叛他人,给他人带来痛苦,这会感觉特别幻灭

明明灭灭,就像情侣吵架,有时候想把对方掐死,有时候又爱得死去活来。那么,情侣之间,是爱吗?不是爱吗?

我理解为,心情的起起伏伏。爱恨交织。世事无常,不可停驻,只有绵延,柏格森

在人格上我觉得鲁迅就很完美

鲁迅喜欢随地大小便,素质太差

真的假的

半真半假,哈哈,大的没有,小的经常

以他的哲学思想,印证他的生活

我有一个比喻,哲学是哲学家的心相印(一种厕纸),哈哈,他本人用了就丢了。或者说金蝉脱壳,哲学是壳,哲学家溜了。福柯的行径,套不上他的哲学,道德,伦理之论。

哲学家是为了著作等身嘛?不,著作都是练习曲。他为了,找到他自己。

你把福柯的生活理解成反抗 就套上了

都可以。二律背反。只有矛盾永恒。

女孩子,爱吃和减肥问题,无解的。理论嘛,吃饱了才能减肥,二律背反。实践嘛,要么吃,要么不吃,总会选一样的。哈哈,所谓概率波,这种行动的唯一性,在物理学上,体现为坍缩。

康师傅德不算知行合一?

当然算。康师傅,用我禅的话说,是得道之人

红楼梦脱胎于金瓶梅,写️得更卫生一些

福柯的行为和他的哲学完全是一致的

柯柯也是得道之人,只不过他的知,在他的脑子里。留在纸上的,不能完全体现他的知

你不是一个认可福柯的人

我认可背反。福柯是背反的一端。所以我认可他,也不认可他。有时候认可他,有时候不认可他。

贫僧存在的价值,就是以非福柯,凸显福柯

Meta physical 如果是贫僧来直译,我觉得就是 元气

虚心使人进步

我先想到了一点,也是我之前写的一首诗,就是把康德和陶渊明作了一个对比。他们很像,康德本人,可以说是欧洲隐士。他们的追求,我以为也差不多。借你一步,康德追问形而上。陶渊明也很形而上。这种对比,这可以作一个引子,或者说前菜。如果你有兴趣,我们可以探讨探讨先。哈哈,如果擦不出火花,反正我也会再去学习学习康德的,也没关系。

开卷有益,哈哈,没有益也没啥损失

陶渊明的世界观,就在形影神这三首诗中,神,我理解为那个终极的它,你可以先看看是否有感

还有形而上学只是一个语境,福柯的读者表示不用拘泥于形而上学,但是脱离形而上学讨论福柯会没有意义

嗯,我认同意义来自于映照

我理解,形为肉体,影为灵魂,自我,神为它。

行,他这些理论有点(形而上)那种意思

我稍微分辨分辨,尤其第三首,神释。第一行,可以说是宇宙观。最后一行,是人生观。中间,就都算世界观吧。

这个,可能也是福柯放浪形骸的内心OS,就是去他妈的。哈哈哈

福柯一直是去他妈的那样生活,因此染上艾滋病。染上艾滋病,还是继续去他妈的

我就感觉,康德这种资深宅男,比隐士还要隐士

历史学的唯一问题:版本学.也就是二律背反学.康德死了,背反继续.

恩,翻译确实会带来一些问题.我本来想用木心的那个词汇—“总念”—的,但是这个词可能受众不多,哈哈哈.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不要翻译,直接用” Geist”就挺好的.

绝对精神,我的说法是叫宇宙性,就是无所不在,无所不为.其实这一点和黑格尔是一样的.

比如大海,水性,是无所不在的,洋流,海啸,都是水(性)的变幻形态.

所以我有时候会把哲学,艺术,自我都一并视为宗教,哈哈,所谓先入为主,一个人喜欢科学,可能就比较抵触宗教,一个人深爱尼采,可能就会鄙夷马克思.对哲学的兴趣,艺术的兴趣,都是自我气质与之吻合.哲学的神是哲学家,艺术的神是艺术家,自我的神,就是兴趣.爱我所爱,心诚则灵—用爱因斯坦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把许多事情看成是一种缘分,比如遇到了福柯,那么就读一读福柯(我以前只读过一点点),遇到了黑格尔,就读一读黑格尔(我以前完全没有读过黑格尔).活到老学到老.

哲学非常看重论证嘛,论证当然要讲论据,我就觉得科学现象,天然就是哲学的论据,比较有说服力.你可能更看重哲学家阐述推论,无中生有的那种奇技.哈哈.我觉得素材(论据)和方法论都重要的.

对,之所以临时配制了”普通逻辑”这个词,是因为那个翻译出来的文章里面,”逻辑”显然不是日常说的那种逻辑,我想区分一下.他那种”逻辑”是决定论性质的逻辑,就像我佛说的”因果”也不是普通的因果,而是决定论性质的因果,所以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锱铢必报.有的人信佛,没有耐心,说怎么还不报啊,这还不如不信,因为那种决定论性质的果报,不是凡人可以把握的,甚至不是佛本人能控制的.就像黑格尔阐述绝对精神,但是他一样受制于绝对精神.

恩,我一直有一个观念,就是说,学习一门学问,首先要看看它的发展历史,探探它的源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样地,直接去看宗师本人的东西,比看二传手要好.但是有时候,仍然需要二传手带进门,哈哈.综合起来是,一是溯源,而是由浅入深.

学禅对我的一个好处就是,比以前随缘多了,现在也可以尽量中立地看待哲学流派,以及各个领域的流派之争.哈哈.人当然要继续爱自己所爱的那一端,但是可以尽量地,对不爱的那一些,宽容一点,这是我的想法.

哲学思辩,自己思,与友辩

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无故人。

完全反的,但被送别的那个人知道,这都是朋友对他的爱。如果爱,是形而上的,哈哈,许多人说爱,情,是形而上的,那么,爱之反,还是爱,形而上之反,还是形而上。这是我想到的一个文学例子

再怎么形而上的概念,也总是从形而下来的,从人来的,我们可以追溯,找找蛛丝马迹。文字语言,也都能找到一个来源和出处。哲学家也总是要举例子来说明,不然就容易悬空了。哈哈,我觉得理解一句抽象的话,需要语境,然后类比到自己的认知领域,或者经验感觉。

譬如绝对精神,总是通过可见物去呈现的

主体,或者说观念。如果要分上下,那么在一个体系中,上者恒上,下者恒下,上下有所交接,有所联系,但静态二分,就总有一条界限。一个观念,只能落在一边。无论怎么说它,它都在那一边。哲学的单元,是词汇,词汇,或者词汇组合构成的命题,是观念。

我的处理办法,一般也是给理论,或者说观念,找一个实例。我觉得,荷尔德林,是海德格尔抱持的一个活体意象,或者说荷尔德林的诗歌,是海德格尔的意象活水,素材宝库。

对存在本身的领会,我理解为去感受生命与生活本身,也就是实践

我觉得,海德格尔是一个青黄之接的过渡人物。一方面,他的哲学语言晦涩,充满形而上的论调。另一方面,他又抱持着荷尔德林这位诗人,而且他本人,能写很好的散文。我比较喜欢他的散文,哈哈,因为我倾向于语言的美感。他已经是半只身体进入了文学。到了存在主义那些人,就干脆文学了。

知识与绝对真理脱钩,知识从绝对变成相对。到尼采总结,没有真理,只有解释。我觉得这条线索还是比较清晰的。

不可知,只能尽量解释,解释到头也还是不可知,只能”保持沉默”(维特根斯坦),这一点,就接上禅宗之不可说,拈花一笑,以心传心。哈哈

知识即解释。李白斗酒诗百篇,用诗,描述他的直觉。后人又用赏析,来解释他的诗。这就有点像你所说的,海德格尔的那种立场和其他人的区别。

然后后人还要由李白的诗,去评判他当时的感觉,哈哈,这差不多是意淫。也就是"空话"

这就有一种,不可逾越的隔膜的感觉了

对,就是我之前说的那个界限。界限是有的,各家都没错,只是按照自己的感觉去画那条线。准不准再说,至少各家都承认有那一条线。这就是隔膜。知识理性不可达,唯有直觉可以接通。而文艺就是直觉的一种普遍载体。直觉就是,用自己这个肉身,去体验,去感觉。比如喝醉,酒后吐真言,其实就是酒后见真性,是与它的touch时刻。这就是希腊酒神精神。

为什么直觉总有一种玄妙的意味...

我解释,就是说,直觉,就是它,或者说,是它的一种形态,而人,是它的一个住处。

哈姆雷特,我理解为,莎士比亚本亚

莎士比亚,是无比伟大的,伪装成文学家的,哲学家

他啥都懂,但是他的兴趣,在文学

薛蟠的污诗脏话,其实是曹雪芹在说

你知道吧,哈哈,我有时候觉得小说,戏剧,是曹雪芹和莎士比亚的幌子,他们害羞,不好意思像哲学家那样,直白地讲话

我喜欢拿她(伍尔夫)比李清照

X性这个观念,对天才来说,还是小了

你刚才,就是在解释,绝对精神

你感觉到了它的闪现

你兴奋,激动,高兴,却对它无可奈何,哈哈,捉不住的

这一瞬间,你和黑格尔的感觉,相通了

嗯,也许要经过许多次的体验,你才能体会到,那,就是它,它,就是它

许多次类似刚才的体验

宇航员的总观效应,可以说是对黑格尔总念的实践

https://mp.weixin.qq.com/s/JBp3BWvqkPIyp27qsiqk1g

嘿嘿,你知道的,我视神,宇宙,总念,存在,直觉,潜意识,道,佛,禅,耶和华,安拉……为一物

名之宇宙性

哈哈,如果非要说有信仰,那么我信仰我这副肉身,因为除了肉身,我一无所有

你不信仰宇宙性吗

对于它,我倾向于认为,它没有意志

宇宙性是一个命名,就像汽车,有机动性一样

所以在信仰意义上,我是一个无神论

或者说,我是一个彻底的个人主义,并不是我先爱了临济宗,而以临济宗为师。而是我发现临济宗,与我相似,引以为师

但是发现了,就不得不爱,没办法的

就像你在街上,看到那一位怦然心动,没有道理的,哈哈哈

说人话,我就是自恋

人生很艰难,只能自己爱自己

以逸补劳,沉浸学习。我想到了沉迷工作的米开朗琪罗:我的欢乐,就是悲伤。

曾国藩,是王阳明的徒孙

要是当时XX/不XX就好了!

那可能也不好,因为你的人生会完全重写,人生不是某一个因素在决定,人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这个变了,那个也跟着变了

猝不及防

这种全局性,你应该可以从哲学里面找到类似的论述,哈哈哈,我一下子想不起来

勉强可以说是决定论吧

或者说一粒老鼠屎下去,一锅粥的命运就都改变了

这个例子不太恰当,但是有那种意味

中国有句话,养儿方知父母恩。我理解为一种和解

共情了,所以彼此不再互相攻击了,而是共有同一种人生艰辛,共同面对,它

就像全人类,今年共同面临瘟疫的威胁

人生艰难,瘟疫,都是猝不及防的命运

相关文章

  • 三度白云闲话

    为什么刑罚变得隐秘之后,“司法不再因与其实践相连的暴力而承担社会责任”,为什么犯人就从怜悯或光荣变为耻辱,为什么执...

  • 白云闲话

    互联网时代有一个好处,我经常把木心的书当字典查,哈哈 矇昧,绝望,超脱。三段论可以解释好多事情 三昧者,昧于是山,...

  • 白云闲话

    00 咏螺蛳粉: 秋深夜半理唐文,苦思冥想亦伤神。 举世孰能解天问?饥肠告曰螺蛳粉。 有一种 迫不及待 是路上的 ...

  • 第八白云闲话

    01选择适合你的,你可以理解的,你做得到的 02譬如二泉映月,就真理性而言,比流行曲直白得多 03从小到大,很少在...

  • 第七白云闲话

    婴儿需要父母的爱抚,不然就容易夭折,爱抚,一般人觉得只是感情表达,其实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物学,生理的作用 人的痛苦...

  • 第五白云闲话

    无常即常,无常之常 人皆有情,道者,所以至也,至情至性,是人生最高境界 -- 往昔俱已流走 每个毛孔 都通下水道 ...

  • 第三白云闲话

    马拉多纳心脏骤停辞世 阿根廷三天国丧 泰国示威者不顾冒犯君主罪要求国王放弃百亿美元财产 就是从彻底否定感觉,到重新...

  • 第六白云闲话

    禅宗[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6%AA%E5%AE%97]所言的开悟...

  • 第十白云闲话

    01抽支烟吧 让焦油 吸走哀愁 02天高云无定 地厚山长青 流云过峰走 悠然赤子心 03初地菩萨 蹑手蹑脚地 普度...

  • 第四白云闲话

    印度瑜伽体势,与性爱难解难分 梦之恍惚,迷幻,比真实,更加真实 认真做课间操的同学,都不会混得太差 天才,就这两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度白云闲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hs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