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句话,根深蒂固,似乎成了至理名言,很多人都去顺从,都在适当的时候会挂在嘴边,脱口而出,作为说服别人的理由,也显示出自己的很有文化。
现在看了毛姆的《偏僻的角落》中一句话“很少有人能接受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行事方式,并且还不心生厌倦。”这句话感触颇深。与自己做事思考方式和思维不一致的,观点不同的,很难成为“朋友”。“朋友”两个字加上引号,是因为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朋友,永远都是孤单的一个人的独角戏。所谓的“三观”不合,是不是这个指向?
在交友过程中,存在的都是“求同排异”的原则。但如果在“异”中能成为朋友,那才能是这个人和另一人的不简单之处。但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凤毛麟角。
一个人,和志同道合的人成为朋友,那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容易的事,但要和不同于自己观点的人成为至友,从而汲取对方的长处,虚心学习对方的优点,却是百分之一不容易的事。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也绝对是个人物,而且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名著终究是名著,为什么很多人都会推崇欣赏名著,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看了这些书,书中的文字,书中能触动心弦,产生共鸣的经典语句,真可以说是受益匪浅。觉得比看条条文文的大道理的鸡汤文,要记忆深刻得多。因为名著的经典语句带来的是内心深处的思考和翻滚的考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