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阴雨了两天,今天(5月13号)终于放晴了。
随之带来的心情也开朗了起来。
本市的行程码都是一流的绿色,*号也灰溜溜地跑了,今天又是我村大集,集市上恢复到了正常的热闹。
自己种的茼蒿菜长得很快,早起炒的菜吃着有点柴了。
我说,要不咱包饺子吧,在“小红书”里查了查茼蒿包饺子的材料。说干就干,先生去地里拔了一大把茼蒿。
我择好菜,洗好,先生烧好开水,然后把茼蒿在开水里过了一下,捞到凉水里过一下捞出放一边备用。我和好面,放一边备用。
冰箱里有冻肉,不想用,就去集上买新鲜肉去了。
今天猪肉涨价了,涨到了12元一斤。都说钱难挣,但是集市上买肉的都排着队。看来生活确实富裕了,再难的日子也不愁吃不愁穿。
我站着排队的行列里,观察着等待着,现在人买肉没有说只买一斤的,都是说给我拉一块。卖肉的女子答应着前边人,回应着后边等待的人,“好嘞,马上就给你拉。”
割肉刀子在她手里显得那样的听话,上下飞舞,一块肉蹭的一下就分开了家。原来都讲究一块肉拉三刀,现在一刀肉下去是多少也能付钱,微信多方便。
有老年人来买肉的,卖肉女子还会给三刀凑整数。
轮到我了,我就比划了一下子,就给我拉这一块,卖肉的女子,好嘞一声,一刀下来46块钱。
给你凑50吧,说着就要动手拉肉。我说,不用了,微信支付。
回来,先生把整块肉分了三块,又放冰箱里两块。剩余一块用绞肉机呼啦一下绞成了肉酱。
我炼油,嗤啦一声倒在切好的菜里,调匀就自己就开始包。小女要过来帮忙,我一看时间,刚过10点。
我说:“不用,各做各的事吧,你爸守门市,你学习去。11点准让你们吃上饭。”
先生说:“包好第一碗就赶快煮了,给她姥姥送去。”
我对女儿说:“看你姥姥的女婿做的多好!我的女婿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女儿说:“你的女婿也不会差的。”
我又说:“现在只有你自己在家,只有你知道爸爸对老人的好。”
女儿说:“俺爸历来都是这么好,从小言传身教,都知道的。”
我说:“你奶奶不在家,在家先给的应该是你奶奶。”
包好一碗果真就煮了,边煮边给老妈打电话,电话没人接,一连打了两遍都没人接。
接着包,11点准时包好,都煮好一块吃饭,先生让我先吃,一会儿收银花。
我们吃好饭刚好12点,又给老妈打电话,这次接了。
问老妈:“你又去给人家摘银花去啦?”
老妈说:“没有,我去集上了。”
老妈问我有事啊?我说,没事,知道老妈还没做饭,先生带着饺子就去老妈家了。
回开老妈还给了几个鸡蛋。
哈哈!这就是离得近的好处!
虽然我们这一片都开放了,村干部疫情防控做的还是很规范的。
村干部通知:
接上级通知,今天开始,所有在北京、上海的我县人员,近期不要返巨。如果坚持要回来,点对点接回的费用、隔离费用、核酸中药等费用要被隔离人员自费承担。请一定通知到本辖区在北京和上海的每一个人。@所有人
希望疫情赶快结束,全世界都会越来越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