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看一本书时都觉得作者写的很好,很对,自己也很认同;然而当书本合上的那一刻一切又都回到了原点。除了书名,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看的啥,这样囫囵吞枣的看了十几本书,感觉没啥作用,就是为了看书而看书。所以决定从今天开始逼迫自己写读书笔记,哪怕每次只写几十个字,也说明我没有白读,起码还是稍微有点感受的,读一本忘一本,那我读书的意义何在呢?
今天看了一小时《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打心眼里佩服这位父亲,为了孩子真的是拼尽全力。虽然他的孩子出生先天不足,甚至痴呆。然而他从未放弃自己的孩子,短暂的伤心之后立马开始从各方面开始教育自己的孩子,就连吃奶的时间也有明确规定。每天给孩子唱歌,讲故事,把自己看到的一切都尽量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房间里到处布满了孩子学习的各种图片,玩具等,带孩子了解认识大自然。他强调培养孩子的兴趣,一切以不强迫为前提。在他的精心教育下:小卡尔八九岁时已经能够自由地运用德语、意大利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和英语6种语言,也懂得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和物理学,在数学方面尤为擅长;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3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1814年4月,因提交一篇学术价值很高的论文而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诚然,这位父亲很出色的培养了更出色的儿子,试问有几个父母有这份耐心,坚持,毅力和学识呢?作为父母我们固然都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但又有几个能像书中父亲这样坚持不懈呢?首先大部分中的我们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我们得先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才会有更高层次需求的考虑。当然了,现在是21世纪,基本的温饱不存在任何问题,然而父母的教育水平,能力和方法参差不齐,而且怎么才知道孩子到底在哪方面更有兴趣和天赋呢?如果事无巨细的一一培养,也需要时间和金钱的支撑啊?更何况现在很多都是老人或者保姆带小孩,能坚持有耐心的不对孩子打骂,责罚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哪里还有精力和能力谆谆教诲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但愿每个孩子都能被父母温柔以待,而不是想当然的为了孩子好做一些背道而驰的事情。给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不打骂责罚孩子,耐心的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孩子不寄予过高的期望,多鼓励少批评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