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来设计专访手绘
【来设计专访】“传统”设计老兵的使命感

【来设计专访】“传统”设计老兵的使命感

作者: 来设计 | 来源:发表于2018-05-16 10:58 被阅读34次

【本期访谈人物】

廖天佑

深圳市源创尚品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创始人兼总经理

深圳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

曾任makefire中国区创业导师

京东E港创业导师

英国作家查理.狄更斯 在《双城记》里开篇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信息量爆炸的互联网年代。人们纷纷涌入创业浪潮中,朋友圈在热络地贩卖焦虑,街上的行人匆匆忙忙。在这纷纷扰扰的世间,专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稀缺品质。环顾四周,有多少坚持传统的人,就有多少能专注和静下心来真正做事的人。而我们本期访谈的对象——源创尚品设计创始人廖天佑,就是这样一个不合时宜、强调价值取向的“传统”设计老兵。

来设计:您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到工业设计行业的?

廖天佑:95年进入大学就是学习这个专业,学校应该是当时全国从工科类工业设计实践比较早的学校。那个时候,国内的工业设计才刚开始由美工、美院、工艺品行业慢慢转化为现在综合的工业设计。学校会组织大家进行一些工业设计相关的课题尝试,其实当时自己也学得稀里糊涂的。可能我的际遇比较好,在当时还是包分配的情况下,我不安份的闯荡深圳遇到了比较好的机会,能够进入到一些顶级企业学习和工作,并且在工作过程中与国外的优秀工业设计公司有些接触。

2007年正值山寨手机横行的时候,也正是“简餐式”产品设计盛行之时,当时甚至还有人提出来“把设计当流水线来做”,我那时候就觉得以这样标准化的方式对待这行业是有问题的,同时结合国内外设计行业生态两重天的对比,我们认为追求原创的创新才是工业设计的价值取向,于是“逆势”成立的源创尚品。后来当时做手机的工业设计公司很多都死掉了,没核心创新思维的要么转行要么关闭,证明了我并非杞人忧天。

来设计:标准化的东西不是更利于行业发展吗?为什么认为这对设计行业是不利的?

廖天佑:首先,在设计行业,我认为所有归纳为标准化的东西都是没有真正价值的。当然 这个跟执行层面上我们要用大量的经验来补充或者说依靠经理优化、完善设计创新过程不矛盾,我当时是觉得只要是能形成经验化、模板化的东西,它一定会被电脑,也就是所谓的AI所取代,创新的价值不在于经验的堆砌,经验在创新过程中的核心价值是验证。

同时,我们认为工业设计是商业化设计,工业设计师要在上帝和仆人之间切换,从商业而言付钱的甲方是“老爷”,他们需要利用我们的创新,不奔着商业价值去的创新方案都是耍流氓,但“老爷”不是需要我们迎合而是“赐予”。因此既要象仆人一样俯下身倾听甲方需求,又要象上帝一样居高审视甲方需求。而在设计执行中也一样,既要俯下身听取消费者声音,又要居高研判消费者内心

因此我们公司最初成立时候,我们只有一个纯朴的想法就是原创,基于原创需要确立了三大基本原则:“提供独立原创的设计创新”,“根据特定需求定制创新工作流程”,“向用户提供具备真正商业价值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将其贯穿到客户定位、公司文化、项目管理、人力资源、上下游整合等方方面面。

传统手艺与现代化生产的冲突

来设计:说到传统,因为舌尖上的中国3热播,章丘铁锅成了淘宝“爆款”,您是怎么看这种传统手工艺与工业设计代表的现代化高效率生产?

廖天佑:第一,传统手工艺和现代化工业生产本质就是冲突的,传统手工艺就是以小农经济时代的手艺人为代表,这个手艺其实囊括了产品的整个生成链条环节。工业设计其实是基于现代工业基础的衍生出来的专业配套,从这个点上看两者是极具冲突的。

第二,从内在逻辑来讲,两者是有相通性的,因为好的工业设计也需要匠心,或者说叫工匠精神。对于传统手工业者,一定要把以前的宝贵经验(秘方),完整的传承下来,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一点点优化、创新,最终保证其流传价值。而这种对产品的态度和思维方式,一样可以运用在工业设计中,也需要运用在工业设计中,只是工业设计过程中运用的各种元素是工业化生产的元素,而非手工元素。这也就是常说的设计过程中的“追求极致”,但我想补充的是好的商业设计作品应该是将设计过程中的各种元素“平衡到极致”。

第三,更重要的是我认为传统工艺需要通过现代工业重生,否则就象今天一样变成“活化石”,而且化石终究是化石,是没有生命力的。比如章丘铁锅,要想把既有的工艺保持下来,仅靠工匠是传承不下去的,因此已经不符合时代了,举个简单例子:枯燥的捶打的过程未来可能无人愿作,是否可以考虑借鉴现代机械来分解,这个过程无非就是接触材料,冲击力和弹性的关系,把这个制作过程数据化,逐步逐步用工业代替,甚至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证明这种传统做法的真实科学价值,这个才是真正意义上把这种技术传承下去。但遗憾的是相当多的手工艺却陷入“玄学”范畴,披着各种传统文化的光环逐步“化石化”,但这并不是中国的传统。

设计在产品链条中越来越重要

来设计:现在很多的产品都有智能化的趋势,从产品设计上怎么看这个问题?另外,设计、技术和营销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廖天佑:首先,随着高带宽、低延时、更精准的5G的到来,万物互联的高速公路已经通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智能化肯定是趋势。但我其实不完全认同,因为所有的“器物”都是为人的需求服务的,不需要智能的依然不需要。我们的一个产品解决方案需要具备商业价值,其实有三点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个是基于需求的深度设计创新,第二个是技术研发,第三个就是品牌营运。这三点是产品商业化的核心,在过去的很多年,强势的品牌或者营销渠道,在产品商业化过程中起到一个垄断性的作用,特别是垄断了利益分配,因此只剩下微薄的小部分由实业抢食,这中间的极致代表就是小米或者京东;

接下来的分配技术具备第二话语权,因为技术壁垒和独特性依然存在;最后才是设计,而且技术严重受限于技术,因此大部分商业设计基本上就是一个穿衣戴帽工程。

但是我觉得这个时代现在已经变得不一样了,第一个就是技术研发,近年来设计师越来越发现,似乎自己能想得到的需求,似乎都能够找到解决方案,这是因为技术开始模块化了。所以这个时候找到需求去整合技术满足需求,比起技术研发本身更有价值和话语权;

第二个就是营销,营销门槛越来越低,因为营销强势很多时候来于信息差和垄断性,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差越来越少,平台也越来越开放,虽然营销费用变得极其高,特别是用户教育成本,但用户交易成本变得越来越低,而且好的设计会促使营销成本降低。

因此设计创意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设计、技术、营销这三个环节,设计会越来越重要,而且今天设计创新是整个产品创新的核心,甚至于未来可能主导利益分配。

激情无法持续,但使命感可以

来设计:从业至今,已经快20个年头,给我感觉您依然对工业设计行业充满激情,这点怎么做到的?

廖天佑:在我看来激情都是不持久的,能支持我继续干下去的有几个点吧。第一个是,我有使命感,这个行业能给人提供很大的价值和满足感,它能真正意义上改变一些东西;

第二其实就很现实,我的专业是设计,我也喜欢这个工作;第三个很重要就是,当初入行是因为我觉得国内和国外的设计相比,层次差太远,这是商机。当然时至今日,国内的设计已经发展起来,而且因为有供应链支持,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国外的设计;近几年支持我的最大的原因是我认为设计变得非常重要而且未来更加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已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让我感觉到我的工作更有价值,也令我更有动力。我们内部说了几年的一个观点: “设计,核心价值力”,设计是核心价值。即使到今天为止,主流的人群,甚至包括我们行业内的一些同行,都觉得我们设计只是一个穿衣戴帽,锦上添花的一个工作。不管外界如何,在我们团队内部大家都认为:设计应该是一个非常核心的东西,是物理世界和人性世界的连接,是保证人造世界和谐的核心。所有上面讲的这些是支撑我在工业设计这条路上往下走的原因。

来设计:您在新的一年里,有些什么小目标呢?

廖天佑:今年我公司的目标其实很简单,我希望我们公司和每一位同仁能够真正地分享到产品创新的整个链条带来的利润。设计公司从业者的收入基本上是基本工资和设计提成,说实话我觉得设计师过得非常艰辛,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因为他们为了保持思维的创造力和活跃性,一定要生活在一线城市,体验到最先锋的社会生活,而可能中国80%的设计公司设计师的收入并不足够支撑在一线城市过上体面、尊严的生活。而成品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设计师创造力自行转化为商业价值,因此行业内优秀的设计师收入普遍无法跟企业的设计师对比,我们的优秀人才都被甲方挖走了,但设计师去了企业因为创意氛围不足,又获得不了足够的尊重和幸福感。

因此让我们的设计师获得应有的回报和尊重,这个行业才会有更多人才进来,设计才有未来。

#来设计专访#

将会对平台上的优秀设计师及设计公司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旨在通过与优秀设计师对话,传播独特的设计理念,挖掘产品诞生背后的故事,洞察行业的发展与趋势,让好的设计广为人知,让更多的普通人了解中国的工业设计,支持中国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希望通过与设计师的沟通交流,能为更多的中国新生代设计师在设计的道路上带来有益的帮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设计专访】“传统”设计老兵的使命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qp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