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得知原来的家要被拆了,刚开始是为可以住上高层而产生一丝喜悦,而当自己一个人慢慢回想的时候,才知道有多么不舍得。
上大学之前我一共住过三个能称之为家的地方。第一个就是快被拆的这个保护我十二年的地方,它是顶楼但也不会很干燥,紧贴着山坡 每天在家都会有森林的味道 ,也正是这样绿色成了我最喜欢的颜色。 家具虽然都不是很新,但却依然散发着岁月的气息。 房子很大一百多平方米,我仍旧记得我的写字桌,设计的很有档次,上面摆满了爸爸的英语书,小学每天回家都跑到那里写作业,坐在老板椅上晃啊晃,一眨眼就晃过了二十年,那个无所畏惧的小男孩也就定格在了家里,再也没有出现过。记得那时候的夏天,外面的热气总是让人烦躁,整个县城就像蒸笼一样,我的房间却格外凉快,也许是靠山的缘故,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会感觉到凉意,伴着山林间虫鸣鸟叫,还有那不会累的知了,周围没有丝毫多余的杂音。当下雨的时候,雨滴答滴答落在窗沿上,那种淅淅沥沥的感觉我再也体会不到了,它也永远地留在那里。
第二个家是因为我爸爸所在的学校搬到了别的地方,我也就跟着家人来到了这里。这个家只有六十平方米,但也是学校里最大的教师套间了,我很知足,里面的小房间自然也就属于我了。在这里,一直印在我脑海里的便是那个堆满书的桌子,不止一个晚上我坐在那里做题到深夜,一本一本地做,每天只有几个小时的睡眠却依然热爱着学习,当时也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奋斗,就是傻傻地为了让爸爸妈妈开心不知疲倦地努力着,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去阳台看一看天空,数一数星星,然后再进入梦乡,那里总会传来学生宿舍叽叽喳喳地夜聊声和爸爸妈妈偶尔的交流,那个家里的我有过叛逆,也有很多故事,它收留了我的初中和高中生活,那些最美好的时光,我还记得,我一直都记得。
第三个家可能就是最不像家的家了吧。这是爸爸妈妈在外面租的房子,我大学放假回来才住过一两个月,它没有我任何除了爸妈以外的记忆,可正是因为这样也显得弥足珍贵。这是我很久以来第一次主动观察爸妈的生活,原来都忙于学习,而等我真正静下心来,才知道爸爸妈妈有多辛苦,爸爸每天都要上很多节课,十几年都在带高三补习班,妈妈每天做饭也是手忙脚乱,我也成了放假时妈妈的帮手,我睡觉的房子窗外是一堵墙,晚上总会听到高速路传来的鸣笛声和远处的火车声,它总会让我想到旅行,让我想到大城市的生活,这也成了我每天睡觉前的冥想。我还没有离开这个家,它的故事依旧在继续。
我们的一生都在奔波,累的时候就想想家吧,家,它永远都是你不羁心灵的归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