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事评论
视觉中国究竟做错了什么?

视觉中国究竟做错了什么?

作者: 5534188846e1 | 来源:发表于2019-04-17 17:56 被阅读1次

因为“黑洞”图片,视觉中国摊上了大事儿。这几天,公司网站关闭整改,股票也连续遭遇跌停。

按说,视觉中国拥有大量机构及专业摄影师的图片版权,盈利模式清晰,利润连年新高,算得上手握一把好牌。但事情一出来,舆论几乎一边倒,无人为其发声。是什么原因让视觉中国混得如此不堪?这家公司究竟做错了什么?

首先,执行双重标准。视觉中国打着保护版权的旗号,组建专业法务团队,研发“鹰眼”跟踪系统,对未经授权的图片使用者穷追猛打,声索高于图片销售价格几百倍的赔偿。与此同时,视觉中国网站上的图片却存在侵权嫌疑。这次曝光出来的“黑洞”图片属于“欧洲南方天文台”(简称ESO),但ESO后来声称,没有收到任何公司要求转让版权的请求。

对于“避风港原则”,视觉中国也是双重标准。有些自媒体收到律师函后主动删除了图片,但视觉中国依然索赔。而这次被网友挖出来一些不适合传播的照片后,视觉中国却发声明表示“由签约供稿人提供”,明显在规避主体责任。

其二,盈利模式值得商榷。2013年以来,视觉中国及其子公司共涉维权诉讼1000多起,平均每两天一场诉讼。视觉中国下面有专门处理版权问题的公司,为了业绩表现,这些法务公司采取的套路五花八门。

套路1:类似群发短信的伪基站:对使用图片的中等规模以上公司群发律师函,哪家回应就重点找哪家网站上的图片问题。

套路2:对大量无版权或者版权方早已放弃版权的图片维权,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恐吓对方,迫使对方交钱成为客户。

套路3:放出有版权的原图,任由引擎抓取。当这些图片被其他公司当做免费图片使用后再起诉索赔。

SOHO中国老板潘石屹在微博吐槽:视觉中国曾发函给SOHO公司,声称宣传页中的图片侵权了;后来SOHO调查了一圈,发现用的是自己摄影师拍摄的照片;把相关信息反馈给视觉中国就没有下文了。当然,这是演砸了的例子。不过也从反面证实视觉中国的这种盈利套路。

其三,管理混乱并涉嫌违法。按照《广告法》《国旗法》《国徽法》的规定,国旗和国徽不允许被商用。但在视觉中国的网站上,却出现大量经过设计的国旗、国徽图片,且明码标价。

更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视觉中国图库中涉及台湾的许多照片上,都特别将台北标注成“首都”。这就不能用“一时疏忽”之类的言辞搪塞了。

这些硬伤汇集起来,就形成对视觉中国声讨的隆隆之声。

当然,批评和反对视觉中国,并不是要回到原来版权混乱的状态。这些年,国人的版权意识提高后,会员收费、知识付费、内容付费成为音视频平台的一种商业模式,丰富了内容产业的盈利来源,激发了内容创作者的创意和积极性,生产了诸多内容精品,并诞生了得到APP这类优质的头部内容生产机构。

我们不能因为视觉中国等图片公司的错误,就破坏来之不易的国内版权环境。

视觉中国的事情总会过去,但通向未来的道路依然漫长。因此,视觉中国做错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未来能够做对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视觉中国究竟做错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to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