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琐记

作者: 素琴雅韵 | 来源:发表于2020-04-20 16:05 被阅读0次

我家有个美丽的庭院。庭院是正方形的,庭院中有树,西面有三棵白杨树,南面有三棵白杨树。庭院中还有两棵我去地里割草时发现的桃树苗、杏树苗,栽在庭院中间,怕鸡叨狗嚼用砖头围住。东南角是大门儿。母亲养的鸡鸭在庭院中散步,靠北是四间安有玻璃窗的堂屋,玻璃窗在四十年前的农村是稀少的,常常引来别人羡慕的目光。

在白杨树下,父亲给我和两个弟弟讲故事、各种科学知识和他的所见所闻。在这个温馨的庭院里,度过了我幸福的少年时期。

那时候,父亲在公社教书,在我们姐弟三人的眼睛里,甚至在全村人的眼里,父亲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父亲热爱他的教师工作,极其敬业,只有周末才回家。

夏天周末的傍晚,母亲在厨房做好饭,父亲把小地桌搬到庭院里,我们一家五人围坐在小地桌周围,听父亲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父亲娓娓道来,我眼前分明出现了宽阔的大海,美丽的金鱼,金鱼又变成美丽的少女,渔夫一次次呼唤:“鱼姑娘——,鱼姑娘——”,老太婆无休止的追求变成了贪婪,从最初的清苦,继而拥有辉煌与繁华,最终又回到从前的贫苦,守着她的破木盆,在海边靠打鱼为生。姐弟仨听呆了,世界上还有这样的故事,它引发了我的无穷想象。父亲说,这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写的寓言故事。后来给我们买来各种童话书,打开了我通向神圣的文学的大门。

父亲不光教书育人,还善于钻研,自学了半导体收音机的安装和维修。乡亲们听说父亲回来了,总有人拿着出毛病的收音机来维修。父亲把收音机拆开,用螺丝刀拧拧这、拧拧那,有时是接头断了,重新接上,有时是电池该换了,父亲总能妙手回春,让它们重新响起来。有时一会半会修不好,就把收音机放到我家里,常常独自鼓捣到半夜。

有一次,一个老奶奶的收音机不响了,让父亲去修。父亲总喜欢带上我,当他的小跑腿。我和父亲走到老奶奶家,正当门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个蒙着红绸子的收音机。老奶奶说:“坏了好几天了,不能听戏了。”父亲打开收音机,把音量旋钮拧了几圈,突然很大的声音传出来,吓了老奶奶一跳。“好了?真稀罕,你咋一招就好了?”我在旁边看的很清楚,收音机根本没坏,是老奶奶不懂得拧大音量旋钮。这是唯一一次父亲没费劲就修好的。父亲得意的看着我,又望向老奶奶,我没有说破,彼此心照不宣。

父亲给乡亲修收音机都是免费的,算是义务帮忙做好事。

后来,父亲调到县教育局,我也随他来县城读书。

初中寒假开学的前一天,天降大雪,纷纷扬扬,持续了半天,到下午还没有停的迹象。学校规定晚上上自习。我当时在老家度假。母亲说,这么大的雪不要去了,明天雪停再去学校。我不干,闹着要去。父亲瞅瞅屋外的雪,说了一个字:“走!”

父亲推着自行车,我跟在后面,母亲怕我冻着,拿毛巾包住我的额头,像个农村中年妇女惯常打扮的模样。天冷也顾不得形象了。上路后才知道雪有多深,踩上去半天的积雪有脚脖深,根本没法骑车,我就跟在父亲后面深一脚浅一脚的走。雪还在下,落在头上,钻进脖颈里,落在父亲的头发上。“说几个词形容一下这大雪吧。”父亲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显得很兴奋的样子。“大雪纷飞、飘飘洒洒、冰天雪地、一望无垠,洁白无瑕……”我边缩着脖子边想词。

父亲推着车子,豪情万丈的背诵主席的沁园春雪。然后又给我讲“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艺术特色。三十里路,在雪花飞舞中,在父亲的诗词讲解和欣赏中,不知不觉的来到了学校。

父亲是教语文的,他博览群书,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我喜爱看书写作得益于父亲的感染熏陶。

父亲出生于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二年,自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那时没有钟表,早晨起床全靠生物钟。有个满天星斗的夜晚,父亲一觉醒来,看见外面天已微明,以为天亮了,爬起来就往外跑。惊醒了刚睡下的奶奶。奶奶说:“你做啥去?发癔症了?”父亲揉揉惺忪的眼睛,又去睡了。这个故事奶奶讲了无数遍,意思是父亲上学上迷了。

父亲上到初中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家里基本没有粮食,饿着肚皮上学。肚子饿的咕咕叫,不到下课就得思考去哪棵树上捋点树叶吃。四周能想到找到的树上的叶子都被吃光了。父亲的爷爷在学校教书,午饭时能分到一个窝头,老爷爷把父亲叫到他的宿舍,掰出半个窝头给他,拿开水泡了,连汤加水吃个半饱。这样的情形没有维持太久,终于在极度饥饿中失学了。后来,经济条件好一些,父亲又插班复读,考上了师范。就是现在说的老三届毕业生。

师范毕业后,父亲被分配到公社教书,靠微薄的29.5块钱养家糊口。父亲是老大,两个弟弟两个妹妹都辍学在家,除了供养爷爷奶奶,父亲还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常听母亲说,父亲不舍得吃不舍得花,攒点钱就交给奶奶,给叔叔姑姑们置办衣物等生活用品。有一次,父亲下班回来拿出一块花布递给母亲,说是给母亲买的,母亲开始不相信,以为是父亲给她开玩笑,等到确信真的是给自己买的,母亲掉下了眼泪。善良的母亲从来都认为父亲的顾家是必须的,自己应得的却好似额外的恩惠。

满腹才华的父亲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无论是从事教育工作还是后来的财政工作,都颇得好评。

时光荏苒,已是古稀之年的父亲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少年时代,苦涩的青年时期,踌躇满志的中年,迎来了黄金般的退休时段。

晚年的父亲兴趣广泛,吹拉弹唱琴棋书画都有涉猎,在老年大学学书法,欧体楷书已小有成绩。母亲爱上了剪纸,和父亲共同在老年大学学习。二老相互陪伴安享晚年。

父亲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他说:“咱高家的家风从始祖开始是公平正直,即处事公平,为人正直;五世祖又增加耕读继世,诗书传家;我爷爷七世祖立家风奉公守法,教子孙读书耕田。我们还要继续把家风传承下去。”

父亲用善良的品行影响着我们姐弟三人,用实际行动团结带领了一个家族。我们家族和睦,邻里和谐,处事公道,为人正直,所经之事到处都有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子。

记忆中的庭院早已拆除,但那庭院中的记忆依然镌刻在脑海,父亲对我们的爱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深远,像那白杨树的叶子,一阵风过,哗哗作响。

相关文章

  • 朝花夕拾读后感-杨昊泽

    10月10日《朝花夕拾》之《琐记》与《父亲的病》 《琐记》: 好词:众矢之的知己知彼乌烟瘴气格物致知惴惴正人君子 ...

  • 父亲琐记

    父亲琐记 文|芃芃淳公子 父亲在他二十九岁那年便白了头发,不知怎的,唯独白了额头上那一绺。如今父亲已经五十二了,依...

  • 琐记·父亲

    以前,我挺不喜欢看乡村爱情的,觉得土的掉渣。今天跟父亲一起看了几集,感觉还不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父亲就这样...

  • 父亲琐记

    我家有个美丽的庭院。庭院是正方形的,庭院中有树,西面有三棵白杨树,南面有三棵白杨树。庭院中还有两棵我去地里割草时发...

  • 琐思琐记0117

    琐思琐记0117 本色语文:让语...

  • 照片

    中秋琐记

  • 琐思琐记0116

    琐思琐记0116 柳咏梅老师和她的孩子...

  • 琐思琐记0120

    琐思琐记0120 《语文课程标准》对...

  • 琐思琐记0122

    琐思琐记0122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

  • 琐思琐记0121

    琐思琐记0121 需要我们警惕的是:新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琐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tw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