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过程中,除了阅读书籍本身的“内在阅读”外,还有借助其他书籍阅读某本书的“外在阅读”。在理解与批评某本书时,“内在阅读”与“外在阅读”可能是混在一起的。比如阅读某本书前,可能会读到其他提及此书的书,书中的评论、观点会对阅读者形成一种认知。我们在阅读时,总会在诠释、批评理解全书,为全书做大纲时,受其他书籍或以往经验的影响。可以说,任何一本书都无法完全孤立的去阅读。
尽管这是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事,但作为一个渴望增进理解力的阅读者而言,还是不应过于依赖外在的辅助,而是尽自己所能,一个人独立阅读。
一般而言,外在的辅助可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相关经验、其他书籍、导论及摘要、工具书。只有当阅读者通过独立的内在阅读后,仍有部分或全部内容无法读懂时,才需要借助这些外在辅助。
相关经验的角色
一般经验是大家共通的生活体验,如上学、享受家庭生活,它存在普遍性。在阅读小说类或哲学类书籍时,一般经验可以辅助阅读者判断内容的真实性。
特殊经验则是有特别经历的一些经验,如登陆月球、探险亚马逊流域,它具有实验性。在阅读科学性作品时,则需要了解实验报告或证明,才可以辅助阅读者理解或判断某本书的论点。
历史类作品则需要同时借助一般经验和特殊经验,因为历史掺杂着虚构与科学。
当阅读者在自己了解的内容上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则证明他真的读懂了这部分内容,如果无法举出实例,则说只是看起来了解了某个重点,并不是真的读懂了这本书。
用其他书做阅读的外在助力
这适用于对巨著类作品的阅读。许多伟大作品不只相互有关联,而且写作时有特定的先后顺序,后人的作品总会受前人作品的影响。通过阅读这些关联书籍,并依照写作的时间顺序阅读,可以帮助阅读者更好的理解目标书籍。
外在辅助阅读可以帮助阅读者延伸,与目标书籍相关的内容脉络。文章脉络可以让阅读者更好的诠释字义或句子,找出共识与主旨;阅读更多其他书籍,可帮助提供更大的脉络,帮助阅读者诠释正在阅读的书。
运用导读与摘要
运用这些材料时尽量少用,毕竟一本书的导读不一定对,也可能不够完整。阅读者可能在书中发现一些重点,但导读者并未发现。导读有时会限制自己对一本书的理解。
对于外在阅读的规则是阅读者应在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后,再看与本书有关的导读,它尤其适用于学者或评论家的导言。在阅读完全书后,如果还有某些问题困扰自己,可以通过阅读导读的方式帮自己答疑解惑。但如果先于阅读全书先读导言,就会受某些学者或批评家观点的影响,从而忽略掉书中其他同样重要的论点。
如果阅读者过于依赖导读进行某本书的阅读,一旦某书没有导读时,自己就会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阅读书籍,这不是个好读者该有的表现。
摘要可以帮助阅读者唤醒阅读书籍的记忆,同时可以配合主题阅读时,形成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议题内容。但摘要不能代替阅读,它只是在告诉我们需不需要读这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