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

《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

作者: b9a078f35fd5 | 来源:发表于2017-10-10 14:12 被阅读464次

这本书的英文名叫《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是格拉德威尔经典系列之一,看完这本书是在杭州市图书馆里,国庆长假刚过,混沌了整个假期,总算看完了一本书。写这篇感想之前,跑去全家吃了份拌面,回来趴在桌子上睡了半个小时,终于拖着慵懒的脑袋开始梳理了。

这是一本很精彩的书,精彩到每次合上书都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有一次看的入迷竟然没听到手机在响。但是中午看完整本书合上书的那一刹那我竟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整理,所以用上厕所、吃饭、刷手机、睡觉的方式开始拖延。阳光渐渐散落在三楼我的桌子上,我往拉了拉帘子,耳机里唱着一首叫《Time》的歌。嗯,开始吧。

作者背景:Malcolm Gladwell 出生在英格兰,成长在加拿大,是一位牙买加血统的美国人,《纽约客》的怪才作家,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他的写作融合了科学、社会学及流行文化,大多通过有趣的故事呈现,其《引爆点》和《异类》一度创造了书市神话,其对社会思潮的影响称为“格拉德威尔效应”。

本书的观点证实了影响决策优劣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能够快速处理多少信息,而是在于我们全神贯注的专注力,也发现了人们在一眨眼之间做出的决策,其内涵远比表象复杂。

1.别扭的雕像

人类的学习方法是由经历产生思考,进而总结出结论,最终通过理论与现实的不断验证我们掌握了经验。但其实在真正可以讲的出的经验之前,我们的潜意识里已经形成了某种知识或是感觉。而凭借这种感觉做出的判断完全可以与绞尽脑汁慎重思考做出的决定相媲美 。但有时这种直觉做出的反应往往需要与其他的利害关系、情绪感知相抗衡。如何获得和使用这种瞬间决断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2.薄片理论

薄片理论即仔细审视当前的情况,剔除一切无关紧要的细节,并将火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问题上。比如夫妻关系或者恋人关系最后是长远或是破灭都是有规律可寻的,仅仅需要关注四个重点就可以评判,即戒备、一言不发、指责或蔑视。在亲密关系中女性更趋于责备,而男性跟喜欢沉默,蔑视是一种侮辱,是婚姻危机的最重要标志,一段婚姻关系若想延续,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比例至少要达到5:1。如果想要了解一个陌生人,除了和他相处几天外,还可以参观一下他的寝室。而医生对病人说话的语气、陪伴病人的时间都可以影响医患关系。将注意力集中在小细节上,那么我们会对事物有深刻的理解,这都是薄片理论的例子。

3.潜意识密室(瞬间决断的秘密)

瞬间决断来源于潜意识层面,来源于我们体验和经历的最细微片段,而且这种决断是转瞬即逝的。如果想要提高决策能力,就得接受瞬间决断变幻莫测的个性,尊重不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一事实,并坚信,瞬间决断有时对我们更有利。我们思考和行为的方式,以及在紧急光头思考和行为的能力,比我们想像的更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我们浑然不知,也无法说清,但往往搞不清楚原因誓不罢休,从而与真正的原因相差甚远。有时我们需要接受自己的无知,多说一些“我不知道”。

4.沃伦·哈定假象(薄片法的阴暗面)

“沃伦·哈定假象”揭示了快速认知的阴暗面,会激发大量偏见与歧视。我们需要认识到,人们在一瞥之间对事物的理解,有时会比长达数月的研究还要深入,但我们同样也要了解和承认,瞬间产生的认知会成为我们误入歧途的幕后黑手。内隐联想测试中人们对于男性女性的歧视,对于黑人和白人产生的种族歧视,与意识层面的观点全然不符,所以我们的大脑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智客观。这就要求我们与“沃伦·哈定假象”作斗争,排除外表等一系列假象,排除偏见,学会管理和掌控自己的直觉。

5.为自发行为定框架

培养瞬间决断能力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大量高系统性的重复训练。但瞬间决断能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训练,还要看在瞬息万变的高压下,能否打破常规,见机行事。管理学大师说过在一个团队中要掌握主动权,但也要失控。虽然整体的战略方向和目标是固定的,但你得让团队自己分析形势,让他们自己清楚出了什么状况,并采取行动。但这需要领导者在下属身上倾注大量的信任。

我们总理所当然地认为,决策者掌握的信息越多,对他们就越有利。但古德曼等式告诉我们:所有那些多余的信息绝不是什么优势,事实上,你只需要知晓很少的信息,就能发掘出复杂现象之下的本质。多余的信息非但无用,还会将问题复杂化。成功的决策既要靠理性也要靠直觉,化繁为简很重要。

6.如何了解人们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初,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受到百事可乐的冲击,可口可乐于是推出新品,但新品上市后非但没有拯救局势,还遭到粉丝的吐槽,原来新品上市前的“小口测试”结果并不能说明人们更加喜欢这个新品。抿一小口和喝一整罐可乐的感觉是不同的,于是可口可乐只能重现他的经典款。

这个例子说明了解他人的需求并非易事,除了测试事情相关的因素,还要考虑感知转移这一因素。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是无法区别对待商品与包装的,商品等于商品与包装的结合体。所以过分偏重市场调查结果,而对产品的背景信息,包装,品牌形象等不做考量是不明智的,只有专家才能对自己的反馈信息和看法负起责任。

7.心智解读的精妙艺术

视觉高度清晰、声音减弱以及时间降速的感觉是人体应对极速压力的方式,当威胁生命的情况出现时,我们的大脑会急剧缩减我们需要处理的信息数量及范围。为了增强对眼前咫尺之遥的感知,声音、记忆以及社会认知都会成为牺牲品。当心率达到115-145之间,就会达到“冲动”的最佳状态,超过145次,情况就不妙了。这种极度亢奋的状态会使你失去判断能力。唯一克服的方法就是将速度放慢,如单独出警。通过刻意练习也可以提高快速决断的能力。

8.用眼睛倾听

想要学会重视快速认知的力量,就得辨认出那些虽然难以察觉,却会让我们的潜意识功能发生改变、遭到削弱或萌生偏见的影响。对于眨眼之间发生的事情,我们往往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但其实我们是可以掌握控制权的,如果我们能够控制快速认知发生的环境,那我们就能控制快速认知本身。

《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vv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