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生活阅历很丰富的作家,相比其他作家,老舍更像是一个真正讲述百姓故事的作家,对底层的生活伦理和世俗的审美趣味有着很强的认同感。 他在书中为底层人民发声, 多展现当时社会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社会的黑暗与对人民的剥削压迫的社会现实。在《茶馆》中他描写了在当时清朝末年、军阀混战到抗日战争的时期,写实的饱经苦难的人民群众。在他的作品中,也充满着他的真性情,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抨击。如《骆驼祥子》中描写祥子身强力壮,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憧憬,却经历“三起三落”后,最终被旧社会吞没,逐渐走向沉沦和自甘堕落。其中祥子的堕落有着黑暗的旧社会影响、周围人的冷漠愚昧,甚至是落井下石、虎妞的算计、小福子的死、错误的个人奋斗道路等等的影响。
老舍作品中充满幽默与京味儿也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在《骆驼祥子》中。如祥子第一次买车时,车铺主所说的“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如“虎妞:‘吧!不出臭汗去心里痒痒,你个贱骨头!我给你炒下的菜,你不回来吃,绕世界胡塞去舒服?’”以及下面的对话:“‘上哪儿啦,你?’她一边盛白菜,一边问。‘洗澡去了。’”此外注重自我人格的塑造,是老舍一生孜孜以求的,作品中深深寄寓着老舍对人格的探寻和追求。我觉得在话剧《茶馆》中有着深刻体现,其中有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在那个时代,有人麻木不仁,有人拼命抗争,也有人乐善好施、渡己渡人作品,作品展现着人性的真相。如《茶馆》中常到茶馆惹是生非的打手小二德子,每次见到洋人、官兵,就吓得远远躲开,不敢招惹。然而随着社会动荡,学生成了被打压的对象时,他却常去学校耍威风、痛打学生。他知道自己打不过力气大的,就专挑老实的学生下手,连女学生都不放过。学生们被他打得遍体鳞伤,哀声求饶,他置之不理。旁人指责他手段下流,欺凌弱小,他也不觉得羞耻。如其中贪财无度的刘麻子,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甚至将穷人家的女儿卖给别人当传宗接代的工具或玩物,还通过赚差价获暴利,最终却也被贪婪的军官们杀死……最让我深刻的作品是《骆驼祥子》,在看《骆驼祥子》时,我总会感到愤懑,对大兵抢走祥子的血汗钱、孙侦探敲诈祥子好不容易积攒的储蓄、对虎妞对祥子的计算欺骗……,也有着对祥子的“恨铁不成钢”与遗憾,如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
网友评论